年华弹指又东风,九十晴光点缀工。溪径停云拖浅碧,檐花醉日褪深红。
情留燕乳鸠鸣里,春老莺啼蝶怨中。战伐未销金锁甲,群芳绮丽为谁同。
绿杨如线草如茵,荏苒驹光岁月新。寄远未通江上信,思家怕览客中春。
纸鸢风冷清明节,唳鹤时惊故里人。闻道西泠近乘胜,松关不复设遥巡。
橐笔年来傍海霞,思乡心绪乱如麻。为珍遗泽垂黄卷,也学传经设绛纱。
磨铁生涯非浅薄,式金风度要清华。虚怀只有娄师德,瑜瑾温和自古誇。
几日花檐罨碧阴,蕉窗展卷薄寒侵。未妨坐定消春昼,真个书来抵馈金。
贫贱只怜慈母老,平安聊慰旅人心。拟除烦恼如无事,妙悟当前仔细寻。
茫茫天道竟无知,泡影生憎变幻奇。陷虏琼枝方折散,护庭慈竹复倾欹。
剧怜懿范从兹杳,太息旋归未有期。积善门庭偏阨塞,心伤毕竟少良医。
顾影长为永感身,何堪慈荫失三春。病中惫矣犹为客,梦里居然尚有亲。
此后衔哀难称意,当年茹苦最伤神。欲书懿范扬先德,几度悲酸未忍陈。
倥偬时势苦相催,转眼慈云即夜台。一拜岂知难再见,九原何日得重回。
光阴八秩等閒过,阃范平生远近推。病极弥留悭一面,可怜衾枕未量裁。
沧桑时世欲如何,转眼豪华慨逝波。毁到室庐人迹少,居邻墟墓死亡多。
孱躯久病伤迟暮,浩劫当空历折磨。古往今来常若此,儒生只合悔蹉跎。
繫怀函丈几多年,不道文旌已入川。怪底宦游难问讯,况当天末炽烽烟。
会敷汉代师儒化,叠结程门文字缘。此日风前劳望眼,崎岖蜀道隔云烟。
记得提携廿载前,风尘憔悴客幽燕。范张笃行超流俗,杨马宏词媲昔贤。
自别阳春违化雨,空教山斗企遥天。而今始得平安信,喜极胪欢寐失眠。
仙阙高依碧落中,往来跨鹤驭长空。游天戏海浑无定,斜絜神芦半露红。
丰神绰约曳轻裾,凤翥鸾翔任所如。爬背当年遭斥后,可曾重款蔡经庐。
梁代君王只慕禅,台城何事更求坚。半湾断壁围春草,尽有閒人学放鸢。
江令幽居傍驿边,小姑祠畔草生烟。繁华历尽半平野,剩水残山满目前。
石城犹是亘崔巍,胜国宫廷已就摧。何物壮观供放眼,报恩塔与讲经台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