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角黄牛五母鸡,知君旧业在双溪。寄人诗简秋裁竹,教子书灯夜照藜。
四畔无争田井井,百夫戮力黍萋萋。却怜杜甫频移宅,才住东村又瀼西。
有竹之家亦有窗,无人领竹竹难降。凉棂却暑风千挺,碧扇推秋月一双。
梦入籁声方倚枕,酒参叶色漫开缸。知君神观清于玉,独自翛然诗满腔。
东篱不可桃与李,只可秋来有菊枝。要我将诗收烂漫,劝君浇酒放淋漓。
平生金玉期成汝,满把芳香欲寄谁。九日簪华白头上,风流何减少年时。
听鹤仙人骑鹤去,后人思鹤已冥冥。九皋音响尚在梦,百世子孙还姓丁。
露枕触心秋欲警,月轩滋泪夜初醒。周公谁谓吾不复,瘦影依稀风满庭。
桥东未与东桥异,问讯何劳锦里翁。剪取竹竿渔具足,拨开荷叶酒船通。
独临秋水人摇月,漫送清歌树引风。常笑西邻忧不足,白头心事竟谁同。
为园多半是游嬉,傍宅西偏事事宜。鯈尾趁花溪宛转,莺声隔叶树参差。
地循五亩横分畛,路绕三叉曲作篱。满面夕阳人已醉,还歌飞盖旧游诗。
近习农功远市哗,一庄沙水别为家。墙凹因避邻居竹,圃熟多分路客瓜。
白日帘栊又新燕,绿阴门户尽慈鸦。我当数过非生者,酒满床头不待赊。
爱杀春江日夜流,有人结屋住江头。门前钓石临黄鹤,床下鱼波洗白鸥。
未识何年变春酒,且将吾道付沧洲。天光月色溶溶地,更好凭虚著小楼。
幽寻仙地漫托隐,饱啖神苓差胜荤。树老与人千岁得,山空无物两崖分。
静知夜半传清籁,虚爱春深纳白云。扫却鸣驺不容迹,日长惟有鹤为群。
道人种竹复养鹤,鹤可看家竹护坛。仙骥往来天上下,玉枝消息日平安。
风前扫叶碧云乱,月下鸣秋白露寒。物外閒缘消不尽,堕毛裁氅箨裁冠。
移家忽要离川东,自信何须问卜翁。七水大都如屋下,一山小半入城中。
沙鲜近市柈多蛤,海气通村井或虹。有片閒心无所作,画图诗律两争工。
西川风物新家处,一亩之居半亩苔。虑怕市喧忙避去,便宜山近特移来。
芙蓉曲渚秋风动,雁鹜长波夕照开。我亦曾寻偏记得,隔林高有古书台。
卓立曾知抱节君,百年根柢渭川分。群居族属不易地,美质子孙皆有文。
移榻清临冰簟月,积书凉护玉签云。摇环振佩琳琅处,未许人间俗耳闻。
一个山窗漏幻尘,棂棂白映纸痕新。岂无夜半闻钟者,犹有天明做梦人。
自闇闇中劳摸索,到堂堂处弄精神。我今更与作转语,推去关来总任真。
湖水中央地可农,龟蒙游处有遗踪。沙坪接畛田千亩,玉溆通桥路几重。
凭雨阑干闹荷叶,跨波亭馆夹芙蓉。开门便有阳光入,曝背观书好过冬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