猿臂将军臂黄鹘小队蒐,原笳鼓急驱丛迫。薄草木惊野雉冲,人马前突漆眸侧。
睇奋钩脱控拳捩翅筋力,遒雉欲逋飞胆先。落犀爪攫颅如就,缚看人喝采和千。
声将军厌鹘自摘,生刳心剔肝锦毛破,五色花袍腥血涴。
良家无外慕,躬耕修隐德。庚庚东西亩,宜禾更宜麦。
迹劳不自悔,志静乃云适。茨茅荆溪浒,清幽多水石。
西挹铜官秀,右汇太湖碧。林春鸟雀鸣,邻并戒作息。
和风拂田稚,蕊蕊行复粒。儿孙候归来,竹户灯火夕。
引觞漫沾醉,偃息就北壁。所得还自贺,不敢忘帝力。
竹谓青琅玕,其体本虚静。风来假之鸣,因声乃生听。
琮琤复琳琅,环佩满三径。冥心斋中士,声耳两相竞。
缘声知风端,缘风知竹病。要知竹有音,不待风命令。
箫竽发天和,中律雅而正。
问心何可耕,其地方寸耳。何足展东作,所劐当何似。
我试忖度之,固非沮溺比。曾莫事于铁,秉兹灵虚耜。
搰搰驾仁义,役役辟诗礼。多让岂失段,不舍亦犹仕。
积久验其成,孝悌是穈芑。象贤各颖秀,无复有糠秕。
生生世所业,子孙孙而子。奢哉让田者,所得安敢拟。
长醉无醒日,有似云冥迷。正赖无心公,烂倒同如泥。
云醉两相忘,浑浑抱天倪。世上不饮者,不能与物齐。
只可自怡悦,勿谕刘伶妻。
若人居城市,以耳求听泉。泉不在城中,山中乃涓涓。
终日未忘听,岂在耳根边。若以实境求,此泉隔天渊。
要知泉在心,心远地则偏。所谓希声者,无听亦泠然。
月为大家物,何独此溪有。千溪一溪月,同光无薄厚。
惟是溪上人,雅与月相偶。君于此溪外,他月能识否。
逍遥见在境,此月随所取。低头弄清华,白璧落吾手。
尚呼酒酹之,溪月我三友。
使君嗜茶如嗜酒,渴肺沃须斛二斗。官清无钱致团凤,有力自栽春五亩。
轻雷震地抽绿芽,行歌试采香盈手。世间口腹多累人,日给时需喜家有。
还道通灵可入仙,非惟却病仍资寿。笼烟纱帽躬执爨,活火何堪托舆走。
题诗戏问滋味馀,得似王濛及人否。
惟兰生谷中,谷香自兰生。如乡处君子,遂称君子乡。
经云香界者,因香界亦香。愿言固根柢,雨露发天芳。
勿随茅所化,岁久安其常。
落地为男子,思以成厥德。蒙象古有训,作善固可则。
念生敢忘养,务学必求益。诗书在长勤,仁义服无斁。
欲造君子地,涵濡匪朝夕。雨至无槁苗,药至无留疾。
举措先所存,终身蔑差忒。
大江一个黄金山,大雪漫山变白玉。山中琪树斫作薪,塞破寒寮十万束。
屋中冻衲四大缩,烧之不能温手足。却烧十日化为水,开门一笑春江绿。
浙雨溢山薮,竹萌密无地。土人饕顿顿,肠胃当厌饫。
吾苏少其祖,数竿破俗艺。有茁重儿孙,岂敢屑盘箸。
知味聊耳耳,仅免煮箦茹。爱我爱日翁,脯腊富裹寄。
蒸爚得火候,法熟野衲治。新鲜色莫黯,纂纂玉缕脆。
烘日不过熯,著盐未多渍。尝之清可珍,吃棒元脩避。
余生本骨立,滋瘦忘所忌。客佳稍出供,荐茗聊三四。
还笑湖州馋,不管伤幼稚。闻君苦痰疾,日食不妨嗜。
医氏曾有说,性可消膈滞。能分固知羡,推食感念至。
山僧藜藿肠,采拾穷野味。灵芽漆园种,新摘带雨气。
盐蒸嫩绿愁,日曝微绀瘁。裹纸聊扼许,珍重不多遗。
仍传所食法,且嘱要精试。兼烹必双井,水亦惠山二。
及云性益寿,甫与昌阳比。香甘流齿颊,食过发吁嚱。
山僧苦薄相,折此八千计。本昧吾儒言,方长仁者忌。
毛龙顶上红茸茁,三尺珊瑚长仙蘖。根贯神?不可折,扣中五音发清越。
农皇笑以金刀截,骨解支分寸成节。湘以玄水桑火爇,七日鼎中缄鬼血。
天精地髓转作□,补我玉堂温不热。试之匕许膏吻舌,酥饴停调气馥烈。
便尔小活亦大耋,更三千年等一瞥。
篁墩品砚歙居右,雅称先生翰墨手。先生与砚俱歙产,眉子罗纹誇富有。
椟中种种自怀玉,能割一爱到石叟。自嫌隅处小有病,临出摩挲要难授。
我云先生岂无药,庸贲一铭如砭灸。冁然捉笔从背书,石上煌煌丽星斗。
头巾折角与人传,此砚因铭名亦久。尚怜龙尾是奇材,东坡何以嘲牛后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