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樽寒雨拥寒襟,笑语今知契分深。千古孰论无畏志,万金难博不疑心。
空烦鞍马归泥滑,独眺檐鸦下晚林。嗣后可能念真率,不妨乘兴抱瑶琴。
朝辞丹陛出幽燕,暮宿天雄易水前。明主千金求骏马,词臣四牡向炎天。
盈畴禾黍忻迎旆,满目流移喜受廛。但得仁贤济饥溺,不妨霖潦泥鞍鞯。
驰驱本为求贤出,况有英贤共事行。六月不知炎暑重,一身真觉羽翰轻。
亲闻远役欢嗟意,友在长安离索情。但仗同心得相济,肯教疏浅负皇明。
万仞罗浮海上山,飞云杳霭有无间。陆沉漫自金门署,双起看君玉笋班。
二石楼前云气满,四贤祠畔月华殷。年来欲试丹砂诀,迟我移舟海石湾。
匣中雄气斗间横,此日天教剑浦行。抱负肯输周造士,衣冠聊对鲁诸生。
九峰郭外光风碧,百角楼头霁月明。绝学正怜君姓李,好将吾道溯延平。
閒说閒云好是閒,一毫名利不相关。声希点瑟谁同调,乐寄回瓢老未阑。
濯足悬流回凤水,振衣千仞落韩山。乾坤只眼还千古,自管寻常破笑颜。
猛省吾忧那可宽,仅从弥月对君欢。沉疴始蓄三年艾,萌糵犹寻十日寒。
朱火炽然秋顿改,玄冥瞥尔岁将残。兴言欲藉同心力,一拟挥戈日未阑。
天地生人果有初,眼前无欠亦无馀。六经本是吾家籍,大学原非孔氏书。
莫把陈编求影响,须从感应契鸢鱼。此鞭不着应难到,珍重良朋念日居。
愿学由来的有传,吾今安敢负前贤。为山只合无亏篑,弃井多因未及泉。
利欲久拌遗俗累,身心真畏愧苍天。试看列国栖栖者,岂得凝神便晏然。
宇宙群生各自成,何须思虑苦萦萦。性通形色原无外,诚合天人为有明。
漫笑玄宗称绝学,休排禅教说无情。请君试把中庸会,何事笃恭天下平。
克复为仁不易裁,真机浑似地中雷。幽阴魑魅即时尽,端正乾坤一旦开。
好把图书看论语,莫将原宪作颜回。天根月窟缘何事,可是尧夫亦到来。
为学休将奇特观,夜须眠睡昼须餐。但图会里订盟约,不要门前竖刹竿。
荡荡平平皇极理,明明白白善心端。画蛇只恐仍添脚,前辈应须尽手看。
天道惟诚不用疑,却须人道始诚之。欲由人道归天道,应使先知觉后知。
赤子良知原不虑,圣人中道即何思。此机日用人人是,认得真时更是谁。
识得真心不用澄,习心封固却多层。求方谁误医无妄,知过无忧寡未能。
眼里岂容金石屑,心头难挂是非藤。请君内照时时省,若也方人是病徵。
君家兄弟各委蛇,寿母兹晨献寿卮。乐并埙篪承綵服,恩隆金紫照瑶池。
堂前稚子将雏戏,阶下繁花簇杖移。定爱园林多种竹,年来频看长孙枝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