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尽看山昼亦阴,傍桥红树一閒吟。晴溪清浅流难断,竹路微茫去易深。
谷响答时闻落木,钓丝垂处立饥禽。再来欲向桃花问,便恐迷津不可寻。
晓烟临水树层层,波影分明两片灯。百战江山如昨日,独行踪迹似孤僧。
鸦惊落月翻衰叶,马怯寒风立断冰。欲谢红尘就林壑,投閒曾有几人能。
树散朝烟认始真,轻舟初出粤江滨。水边易动孤吟兴,乱后长为独往人。
山气有光云似翼,海风无力浪如鳞。倦游欲向沧洲老,渔父沙鸥日日亲。
一上江楼忆往年,他洲风物晚凄然。春归尽见千家草,路古长通两粤船。
西日落山光射海,东流穿峡势从天。伤心更有空宫树,花落黄昏叫杜鹃。
閒身故得访云林,泉石依稀尚可寻。落木如今寒路色,苍山终古野人心。
松风曳磬飞霜瀑,草露留花上苇襟。每到便生岩谷志,冷梅香彻石床阴。
半日浮生恋翠微,祇于触目可忘机。凌空鹤去僧无友,渡海云归石有衣。
刍狗烧残泉气热,木稚香阔悟心微。重来此地频增感,流水声声解讽讥。
何处风来落叶纷,绕溪深树昼生云。秋山莫笑红尘客,野水将寻白鹭群。
日影射鱼看可数,竹声飞瀑听难分。此时对景沉吟久,却有林花细细闻。
暮城挝鼓忽阗阗,飞上归鞍故失鞭。穿尽柳过官路口,吟成诗隔女墙边。
花开只合连宵赏,月好何曾两夜圆。不信到家醒未得,酒痕犹在袖中笺。
离乱逃秦别一家,半檐茅屋背桃花。乍来此地能成醉,始叹吾生未有涯。
江暖渐闻新燕语,日斜空笑晚蜂衙。青尊若问重游约,只恐浓阴路已差。
望见家山未到家,客愁依旧满天涯。青尊倾尽诗难写,绿水流多鬓易华。
鹤避渔蓑过别浦,雨催秧鼓急平沙。村烟不似秦人隐,谁种桃溪十里花。
捲帘终日坐轻阴,世事如棋不自任。积水化云天欲白,断虹收雨海俱深。
千家好月先秋满,一树新蝉向客吟。欲对高空望关塞,雁行秋思正相侵。
雾散空林雨自收,寻僧尽日上西楼。栖心对佛难成寐,傲骨临风易感秋。
贝叶经霜翻讲席,砧声随月过城头。几回欲把吴钩舞,侧耳荒鸡四五筹。
宿雨初晴日未红,冷吟声在落花中。云皆近海终为水,叶已辞枝只任风。
晚径祇教僧独到,秋心先与客心同。临池一鹤亭亭立,似有微情到碧空。
水处成诗阁处吟,水云飞起阁阴阴。满城落叶如闻雨,几夜啼乌不在林。
石井枕沙潮自入,野藤扳竹路全侵。沉沉秋月无人到,却有邻僧为鼓琴。
夕阳西下暗长虹,红藕花开艳晚波。乐处每嫌歌舞短,愁来方恨别离多。
江堆白浪千群马,树锁青山一点螺。欲吊湘累无路到,沉吟空自绕烟波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