漠漠春云晚自生,广寒宫里未为清。花深曲水潺湲出,柳暗长廊胧?明。
月近频移鳷鹊影,庭空自乐鸟乌声。此时欲寄王摩诘,字字烦君子细更。
集英春殿唱诸生,日转觚棱晓色清。近侍皆分金带赤,内人争看雪衣明。
罢朝诏赐群公坐,合殿欢传万岁声。我老倦随宫漏永,江南归去听鼍更。
百里烟云堕目中,天戈直捣大槐宫。已烦宠数褒申伯,更遣羌戎识晋公。
玉帐旌旗皆喜色,铁林鼓吹自春风。应磨万丈燕山石,独揽宣和第一功。
归老江湖久自盟,睡馀且复对空枰。重来内阁人初健,惯蹋天街马不惊。
已喜刘歆分七略,尚传韩愈诲诸生。太平润色须公等,应许吾兼吏隐名。
祇园寺里长连榻,衲被蒙头坐五年。忽忆山中有尊宿,欲来言下觅真诠。
萧萧野店云生钵,渺渺江津月入船。一段孤湖千里去,不知何事苦参禅。
夜直沉沉浴殿南,春风想对百花潭。藤床转枕寻馀梦,粉壁题诗倚半酣。
追记旧游时一笑,劝参真理莫多谈。白头粗试丝纶手,归去扶犁意亦甘。
寺南寺北竹阴浓,背日茆茨雪未融。为厌呢喃说禅病,故将?䶎现神通。
殷勤问话非庞蕴,邂逅论交得赞公。借我蒲团睡今夜,五湖春梦雨声中。
未用船头报水程,为君持酒打愁城。青山久负当年约,白发多从客路生。
点检转工新句法,揩磨难减旧风情。小留莫道无供给,一味东篱有落英。
少年饶舌类丰干,老似鸣蝉不耐寒。无复酒杯同设席,几思斋钵共开单。
便从此去真差易,未有生涯良独难。樗散郑公官益冷,雪中何以继朝餐。
十月舟藏芦荻林,客衣顿觉夜寒侵。乱离祗有穷途泪,勋业都无过去心。
敢恨青鞋蹋江浦,近传黄屋渡淮阴。中兴气象须公等,是日频闻正始音。
城西鼓楫又城东,不待溪分上下风。碧树垂柑间黄绿,冰盘行鲙簇青红。
横塘日暮林峦合,断岸秋来浦溆通。安得此身无世累,便随渔艇入空濛。
忆在昭文并直庐,与君三岁侍皇居。花开辇路春迎驾,日转蓬山晓曝书。
学士南来尚岩穴,神州北望已丘墟。愁逢汉节沧江上,握手秋风泪满裾。
见子京江尚少年,大梁重见已翩翩。顷来更觉文章进,他日宁容老病先。
梅谷旧题幽谷引,橘陂新和渼陂篇。常惭散吏空称赏,不敢吹嘘上九天。
乃翁名见豫章诗,学术传家有大儿。四海共推文赋早,三年应讶省郎迟。
生逢侧席求贤日,即是摩霄耸壑时。若到朝廷问衰朽,为言藏缩畏人知。
扫地焚香元自喜,傍门骑马向来慵。田园此去须安枕,海岱今年不举烽。
已分瘦藤扶病骨,生憎明镜写衰容。两公故是经纶手,只问腰金早晚重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