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马雪中去,仙家醉不还。何时菊酒熟,重得访金丹。
寻仙白龙洞,坐我苍玉屏。归来醉恍惚,记得参同经。
溪月初出水,照我清夜堂。沈忧不成寐,踟蹰步寒光。
飞乌深夜号,绕树林烟苍。有怀空自知,默默心摧伤。
白云一何遥,青山一何长。颓然倚脩竹,泪洒双琳琅。
长风自天来,冉冉吹我怀。有怀苦蕴结,长风吹不开。
人生怀至愿,遐迩骨肉偕。野草引蔓长,犹能蔽根荄。
如何荡游子,摇落天一涯。伤哉晨与夕,生死永隔乖。
枯木发春华,言念去日驰。百年一何促,决别无重期。
所以君子心,依依重暌离。零雨不到天,飘花不上枝。
物感怀有生,沉抱空自知。
清清池中水,剌剌花间棘。蔓棘薪见收,池水人不汲。
物情结吁感,幽抱徒叹息。岂不念蹇窘,但恐伤衷赤。
安期服寸蒲,王孙美丈食。由来各所安,相逢不相易。
君不见长松山中有真隐,霞结幽栖云径暝。我欲寻之不可见,丹青忽得仙人影。
紫髯玄眉鬓绿毛,颜如丹渥骨格高。神姿自与俗人异,青兰佩照芙蓉袍。
牙签玉轴付儿孙,丹诀青囊理怀抱。兴来孤往仍独还,布袜青鞋遍酉夘。
间采蓬莱芝,更拾瑶池草。石床明月梦羲皇,笑指尘区容易老。
我亦住白云,托身武夷岛。偶来尘市伤枯槁,愿与仙人探鸿宝。
仙人在何处,胡麻酒熟春风醉。感像发长歌,我向山中去。
华堂锦鞲双缨红,栖息孤鹰倦飞越。羽毛脩洁世所稀,无乃开元贡天阙。
纵横碧落原野空,罢猎归疑带霜雪。不将饥饱向人啼,长怀搏击为君悦。
回首长风势欲飞,谁人为解青绦结。戢翮游精意气閒,惊狐伏兔心胆裂。
莫言爪距杀气粗,有时解变春鸠拙。
江郎好文雅,去作柏亭仙。结欢四海士,俱赠云霞篇。
我本方瞳翁,芳栖武夷巅。久无青琐梦,长抱白云眠。
感子丹青图,发歌声琅然。茅楹跨石冈,古木深缠绵。
幽枝拂翠幌,远色摩苍天。山鸟下石梁,林风驱游烟。
时有高人至,奏弄同心弦。世缘苦未断,抚剑怀孤骞。
何当与子期,拟拂松萝鞭。
忆昔游子初辞家,柳未舒荣桃未华。一去天涯不知岁,江边又见寒梅花。
梅花半开复半落,行人东去海之角。空山落日云正愁,世路悠悠行未休。
落日清籁鸣,湖烟散如带。碧波荡绿萍,纵迹倏已改。
幽抱空自知,流光为谁待。白云飞满天,南关何处在。
乌鹊飞不鸣,疏林叶声发。寒江悄无人,孤云衔半月。
低头看月光,举头望乡国。漫意山中归,山中正薇蕨。
荆山有良璧,共宝在人间。贞确有徽声,廉栗无媚颜。
瑕瑜不相掩,珉玖非所班。含辉无袭光,在国犹在山。
达人洁所脩,不为尘垢干。曾闻佩弦韦,磨琢岂辞艰。
所以君子德,温润良独难。寄语席珍人,殷勤慎其完。
行行历广亩,百实登岁华。明霜已涤场,野径相交加。
农歌起夕阳,处处回牛车。携尊动村邻,相庆来田家。
但愿早公税,馀饱矢匪他。岁嗣职其居,沾涂非所嗟。
锦衣有荣辱,不如种桑麻。相笑马上翁,岁晚犹天涯。
骅骝与款段,赋形岂殊理。临风扬玉鞭,望影不能止。
流电灭前光,疾风生后趾。霜花碎碧蹄,削竹立双耳。
不辞血汗力,肯受鞭策耻。嗟尔渥洼儿,感泣孙阳子。
驰骋风尘间,报效在知己。安得横四海,与尔日千里。
我行九月晦,闻鸡起晨装。驰驱入铜城,明星正光长。
马首挂参井,虎宿森开张。诸象列天河,薄照征袍黄。
翻翻叶上露,拂剑寒且苍。行人断四郊,游子心独伤。
简书怀遣畏,岂不念风霜。悠悠向远道,征人事徬徨。
江南无使来,音书就谁将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