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结愁肠不可排,花开微两滴空阶。更闻帘外虫声唧,恼乱妆楼十二钗。
杨柳青青夹岸斜,绿蘋深处隐渔家。分明一幅桃源景,独少沿流几树花。
珠树三花落更开,乘轩无复登此台。学成华表仙人去,莫作横江道士来。
斜印遥封寄远情,品泉敲臼按经烹。卢仝未必相如渴,只爱清风两腋生。
绣阁花深日透迟,小桃才放两三枝。晓来谁泼遥岭翠,折柳燃煤学画眉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