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陵春色泛花枝,春半如秋意转迷。细雨湿衣看不见,千行珠泪滴为泥。
天与芳时岂待催,高楼晓见一花开。夜来省得曾闻处,香驾寒云入酒杯。
青帝来时值晚芳,有时经雨乍凄凉。玉笙声里鸾空怨,细嚼花须味亦长。
洞天谁道却归难,浩思蓝山玉彩寒。常是腊前欺雪色,等闲莫遣俗人看。
自是春愁正断魂,半缘修道半缘君。孤城吹角猿相应,遥结芳心向碧云。
遮莫江头柳色遮,随风好去落谁家。江春不肯留归客,马踏春泥半是花。
九衢风土带花香,月到枕前春梦长。天意最饶惆怅事,残花残雪尚交光。
旧业丛台废苑东,别来二十一春风。越梅半拆轻寒里,抛掷深山乱木中。
隔得卢家白玉堂,蜂争粉蕊蝶分香。不随残雪埋芳草,若个伤春向路傍。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头归客木兰船。愁肠断处春何限,忍把敲吟旧竹鞭。
东风不用更相催,不向东风怨未开。无限春愁莫相问,碧山明月照苍苔。
五湖赊与一年春,幽佩仙香半夜闻。暂到人间归不得,有人传是紫阳君。
残灯无焰影憧憧,人世心形两自降。借问梅花何处落,春风吹到读书窗。
暗香时复过窗纱,不是桃花与李花。试问花枝何处好,病来帘外是天涯。
倚竹佳人翠袖长,蔷薇花露染衣裳。一时倾倒春风意,岂是常娥月里香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