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树寒梅白玉条,风魂雪魄去难招。三年枕上吴中路,先到王城第一桥。
万木逢霜一劫灰,动摇诗兴又逢梅。野桥漏泄春光处,不用君王羯鼓催。
梅梢风暖弄残阳,花气侵人笑语香。太岁只游桃李径,肯随桃李斗梳妆。
一段春愁雨带来,空令怀古更徘徊。深宫不与闲人到,枝上年年生绿苔。
新年何事最堪悲,虽老于梅亦未衰。一夜汉宫传蜡烛,东风全在小桃枝。
拥裘来看玉梅春,江上悠悠不见人。报答春光知有处,十千沽酒莫辞贫。
宛陵堂下探梅时,淑气随风裂麝脐。昨夜小园春已老,落花枝上鹧鸪啼。
问讯松篁岭下梅,今朝忽见数枝开。长干白下相逢少,莫负江南鹦鹉杯。
北客南来岂是家,名园又作醉生涯。困风蛱蝶低仍起,飞去方知不是花。
一枝斜映佛前灯,兴味都来似野僧。记得玉人春病校,穿花却与共扶藤。
高标不畏雪霜侵,松竹初栽未靓深。多谢东君深属意,尽教枯朽作瑶林。
古苔留雪卧墙腰,小户无风暖气饶。一段好春藏不得,有人和泪独吹箫。
江头千树玉模糊,客子摇船绕画图。唯爱风流当月夜,满身花影倩人扶。
仙子乘云下玉溪,幽人又赋探春诗。远香暗度横桥上,正是横斜一两枝。
白玉堂前一树梅,先于城外百花开。物情似与闲相称,又惹东风意绪来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