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丘之虎老且死,道人勇者乃其子。以其有子父不亡,偈地风声犹在耳。
东山于其父子间,为之道旧为乡里。要尔全机起乃翁,据虎头而收虎尾。
行脚莫归乡,枝筇一条铁。庵居不说禅,直以身为舌。
莫归刚要归,不说又著说。张翁把研槌,锅中钓出鳖。
神光三拜,菩提达磨。老安平生,一破灶堕。东山病汉,石个什么。
信笔写出,不勘自破。丹山雏凤九苞文,海坛犬子似驴大。
仙裔来何许,罗浮小洞天。老僧忘百念,相对相翛然。
水洁情惟洁,石坚心更坚。愿持青苦节,庶定永君年。
黑似漆,清而癯。龙无角,蛇有须。契得之,不自扶。空老矣,乃用渠。
穿天台,挑衡庐。涵瀛浡,吞江湖。山水具,默然无。突然出,拟则迂。
点须弥,为丘墟。指墙壁,为文殊。快荐取,勿踌躇。是之外,乃无馀。
寒山忍寒哦五字,不为世间瓜与瓠。寄庵续之则有馀,法灯拟之不相似。
拾得日暮趁牛归,丰干天明骑虎去。可怜辛苦油浇神,年年打供国清寺。
我今无别语,方便唯一路。古今贤圣人,皆由此得度。
无为一加鞭,只贵阔著步。力行不中休,理尽即自悟。
不见新丰老,母在不归去。不见老赵州,暂归终不住。
两翁僧中龙,千载乃一遇。观其入道初,尚欲一味做。
况我中下流,日用更多事。行行宜念诸,青春易迟暮。
一句忽截流,千差俱失路。谁为三界师,出生与灭度。
一念忽到家,大千无跬步。谁为九类生,沈迷及省悟。
向来先达人,个个与么去。只今禅家流,一一如是住。
求其独脱者,举世亦罕遇。道人我同参,岂不以此故。
遗我一使言,言言论何事。北郁打三更,西瞿日未暮。
先生词源真汹涌,已如鸣鹤闻于天。隋珠却把暗投掷,但觉惊捧蛟槃圆。
终须负鼎于明主,况其致治如烹鲜。伊尹未聘独耕野,先生是以由居廛。
古人投笔真不浅,为有妙技非难捐。风流顾恺虽可尚,要之无乃痴为缘。
愿言自信龟手药,无使小子讥便便。
生儿堕地要著鞭,无使长居父母前。既缁其衣童其颠,是欲置之于圣贤。
圣贤道大非小缘,要当猛断无迁延。九万鹏程脚下天,一言相契犹未然。
要中之要玄中玄,千人万人得一传。东山说罢鹏出门,祝融峰后湘水边。
目山第一座,江阴道人明。披秀五年住,众中称老成。
龙门吹毛子,瓯峰空故人。昨闻开定山,问之乃其兄。
投机雷雨解,操行冰霜清。一点皮下血,大千尘中经。
以公好兄弟,增我朋友情。新年拄杖头,依旧吴山青。
谭间烦引及,衰病老空生。
老空剪茶器惟石,石有何好空乃惜。先生嗜好偶然同,我久眼中无此客。
呼童活火煮山泉,旋破小团分五白。不嫌菌蠢赋龙头,便觉弥明犹在席。
化缘架就留香堂,乞饭又饱留香众。明年入夏便归来,三日一斋五日供。
普愿雪山立雪徒,圣箭离弦万钧重。
弼禅弼禅,紧峭草鞋阔著步。莫似山僧,绳床角头立地时。
径山老人我知识,横膝竹篦三尺铁。那吒顶上吃一掣,金刚脚下流出血。
别别,辰锦砂兮未为赤。
我自入岭来,称锤落深井。如君英俊流,当以我为警。
摩挲探水杖,透脱飞猿岭。送别无所谭,霜清溪路永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