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大金刚常住世,护佛正法令久住。精蓝金刚相先坏,欲令正法住为难。
悟禅致力扶正法,故先成此金刚王。老僧嘉悟善用心,说偈赞其令速办。
昔人架屋著闲汉,同道嗔之不与语。秀峰屋下没闲人,不是超佛即超祖。
佛祖至大渠更超,此屋黄金君勿惮。下山遍访檀施门,必有奇人咄嗟办。
吴山道人真倔强,气吞佛祖无诸方。饱参不数古韶偃,操词不齿今苏黄。
独能以文事圆悟,期于季软振颓纲。缘熟果能符素志,要与乃祖联遗芳。
金券揭起益高价,栗蒲突出重耿光。弄蹄驴子骥莫及,踢出保寿今开堂。
三圣休更推僧出,此公毒手难近傍。咦!
人言祖意不可说,未动唇吻先卷舌。虽然说著也不妨,道火何曾口边热。
若作说会一重关,不作说会万重山。自家肚皮自家划,莫被傍人开眼瞒。
忍禅少年心踊跃,买双草鞋穿两脚。天台南岳走一遭,铁额铜头须撞著。
十日中林足音绝,陈云不飞天欲雪。剪剪溪风忽转霜,天工似与游人设。
蹇驴风帽溪上来,眼明一二僧窗开。地炉夜话月入屋,竹径朝行山放梅。
公家秦溪富山水,碧瓦朱甍空翠里。还家开取虎头岩,会见丹霞访居士。
闽蜀限西南,中有同风句。今年台雁行,一笑果相遇。
朝饭灵峰泉,暮宿中岩寺。常恐溪涨时,阿师截流去。
秦溪青田十日程,自彼到此小行脚。念来三见枫叶丹,依然又带天平错。
问渠去矣再来无,游客虽好家山乐。我亦无家可得归,去去善为山路恶。
赵州送人曾有语,有佛无佛俱莫住。若是金毛师子儿,他家自有通霄路。
因记雪峰行脚时,九上洞山三投子。被风堕笠渠不收,盖天盖地从此始。
两翁从此迹已陈,后世事之如事生。道人即是后来秀,千里脩途宜力行。
勿贤前辈辄自已,当与两翁争重轻。我如老马虽伏枥,喜见此行犹更鸣。
云门山,泽监寺,对空生,出此语。书偈及传衣,全非衲僧事。
等闲透出云门关,赤手要缚南山虎。三寸㔢除能再来,凛凛威风惊海宇。
醯鸡负须弥,瞬息九万里。猕猴对秦镜,一一总没尾。
生平五湖心,短笛秋风里。借问鱼有无,夜凉天在水。
昔人有言生处乐,东山何劝人行脚。殊方异域走苦辛,峻岭重关多险恶。
东山往昔被赚来,故就于今拔本著。问渠端的何处生,一言解却通身缚。
痴云翳目不肯散,一雨一风行路迷。好山但自著狐兔,百城孤客其安之。
朝来喜事遽如许,高空卷云风扫雨。径须呼我木上座,去探大雄山下虎。
宜禅谒老空,先自著便宜。分明金弹子,博得粪球儿。
把得急抛下,堂堂空手归。前路逢人问,如何举似伊。
南来雨宿仍风餐,蛮溪鬼洞三年还。丛林龙象老衲死,处处钟鼓空云山。
独闻疏山有尊宿,不减当年矮师叔。欲求法雨洗蛮烟,正恐斋厨窘炊玉。
道人忽从山中来,要乞上方香饭回。我方痴坐视屋壁,毛孔要须香七日。
朔风吹雪排疏棂,敲冰汲水淘香粳。前村老樵馈法供,深壑病夫精勤诚。
聃聃黄耳拥秀色,不约春气钟柴荆。隆隆沙铛沤起灭,点点釜口风雨争。
严行禁谒戒俗客,约束从事烦庖丁。老饕寓意前具办,宿衲得路丰颐赪。
中林雪月皎户牖,一饱对榻双眸明。五侯之家政自醉,我因欲卧听松声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