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声入我调,调切声更古。援手传其音,按作山中谱。
青山四壁围,一石凭空踞。问我来处来,真与去处去。
远渡溪头入翠微,钟声缥缈隔烟霏。遥知古刹深藏处,夹岸青松尽合围。
天开梵劫启传灯,灵境从来有废兴。共说鉴师为六祖,信知智药亦神僧。
中天英粹异寰荒,万古山川瑞气藏。天竺不知何世界,宝林犹自说西方。
虎伏猿啼接万峰,坛经犹在讲堂空。当时正果应谁得,潭上深怜蜕骨龙。
远从天竺溯源芳,万古曹溪脉更长。草木已知津润合,至今山茗亦凝香。
幽怀小静爱蒲团,睡仆归僧入定观。夜半塔灯犹不灭,却疑星宿挂檐端。
未誇水碓过佣力,却爱溪流适性真。米熟欠筛元自会,不知千载属何人。
法水澄深卓锡泉,袈裟一展是谁缘。头陀钟罢迟归院,共坐阶前语亚仙。
藏山细雨留人住,爱客高僧载酒随。尽日山林无一事,绕廊遍读古今碑。
杨柳依依水拍堤,楼台相映碧云溪。南来剩有湖山兴,坐数行人到日西。
山亭静倚湖之滨,晴光晦色俱相匀。闲从花下一岸帻,时有好风来趁人。
筑石栽花自作台,迎风一面向湖开。流莺语燕时相过,带得西山爽气来。
五湖孤月空山夜,云水茫茫际清野。请君一访大泽中,恐有羊裘钓渔者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