吟风振林薄,浣襟缓栖依。严蒸渐以远,山静颜自怡。
繁蕊播馀馥,流泉激清漪。盼徕与道游,形神入希夷。
羽驾良独幻,丹丘亦传疑。达士贵所适,愚世徒乖痴。
轻霏动载夏,庭树荫华兹。佳节变鸣禽,丹厓堕游丝。
初志迥自服,崇深以为期。途迷讵徬徨,业废犹趄趑。
流光迈淹忽,岁月不我依。履咎方自戚,抚心良独祇。
谁为泰山高,跬步千里长。谁云沧海阔,一苇可以将。
春秋焉常保,朱颜易飘扬。蚁穴堕层凌,寸蠹沦豫章。
少壮不弩力,老大徒悲伤。
卜构已云落,乃值青春初。况无适俗韵,缅有遗世迂。
远山故多情,缤纷入我庐。桃李凝新妆,群荄亦欣舒。
芳窦泉始通,亭池洌嘉腴。物性苟安便,因之怀旧居。
东风转瑶律,膏淑日已跻。时云动高旻,雨我园中葵。
芳丛折紫茸,绿茎漾清离。独径没旧苔,顿觉车马稀。
此愿谅不渝,于焉托栖依。
杖履溪亭东,缓步跻另丛。春工播遥汉,万物敷以荣。
橘柚初著香,短篁亦含风。绿水涨旧堤,圆荷整新容。
青山狎四围,雨过多奇峰。幽薏讵不浅,丹衷托无穷。
亭亭青桐树,郁翠何森森。华滋荫朝露,丹葩耀阳林。
孤根众所忌,摇落岁月侵。天涯有美人,窈窕盟素心。
愿作清商操,为君膝上琴。出入两相随,自此双南金。
固兹思与惠,永以助徽音。
灼灼台上花,苒苒溪边竹。美人别我去,相望隔江曲。
去时寒云深,今已春草绿。春草绿已齐,美人行不归。
忽闻扣我门,搴衣下庭阶。恍惚不可见,伫立自欷歔。
徘徊向中堂,日夕不能寐。取读旧来扎,字字形相忘。
终岁勤苦耕,俯仰犹自缺。早夏值螟潦,我稼忽已劣。
历书暇相展,沉复添一月。瓶粟既已罄,数口待哺啜。
人生百年内,揣分聊自摄。一饱匪何得,而况饫馨爇。
三旬九遇食,吾方慕前哲。
几日不出门,雨深草苗长。麻豆既已荒,瓜蔬浑丛芒。
风云乃凝冱,日月失景光。篁箨竞墙出,蜉蝣依砌上。
山村寡往来,浊酒聊慰赏。虽无丝与竹,檐溜足清响。
延伫南屏侧,盼睐清溪路。雨过新潦生,水深不可渡。
怅望萝山岑,漭沆谁能到。忽忆岩下芝,萌折已滋茂。
梁甫兴啸吟,槃涧成寤寐。多谢唐仙翁,无为阻吾驾。
霪雨侵我宅,不霁其奈何。蛙声动四砌,垣牖化为坡。
藩篱既已撤,林木成一家。青山匝四围,原隰潴陂池。
吾苗安可保,所望则已多。常愿无饥渴,贫贱理则宜。
石渠纡远涧,水溢舟楫通。乘之欲何为,驾言思我朋。
入市岂不遄,所忧在积阴。风伯自诒阻,丰隆亦骄横。
旱潦多荐臻,咎徵复何从。安得写我忧,杖策舒眺登。
閒来尽识江山面,山水图看经欲遍。尤怜天下无化工,落笔意态俱凡庸。
神采不舒化工局,顿遣色相空皮肉。近时岭海闻颜宗,山水格韵称其雄。
丹青不施祇素墨,浓淡天然有其质。迩得林塘秋意图,笔痕日久皆芜糊。
形容剥落枯缣外,独有精神宛如在。云汀烟渚看渺茫,昏藤怪石储青苍。
眼前草木俱生意,鸟禽尽带清秋气。炎天毒热苦相关,爱尔一洗欣开颜。
飒飒凉风生栋牖,野色犹如袭襟袖。笔端造化真有神,颜宗之后夫何人。
自怜质性偏林野,遍历江湖如传舍。欲图海内名山容,来刻青萝万仞峰。
恨却吾生后于汝,玄诠真匠堪谁与。
穗城赋归来,取友得二伯。三洲尚经义,搜覈自精察。
泰泉少聪肤,蕴籍称博洽。一别十馀载,言论日已隔。
抱静居萝山,寡陋叹离索。越台庆嘉逢,奥义互相发。
圣贤缅姱脩,反身践庸学。遗经尽忘言,博者日已约。
玄根沃冲融,枝叶自刊落。共叹江淅派,顿悟竞空觉。
吾道喜真诠,于君得深托。愿言崇素心,空山慰寂寞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