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家腊月上山时,赤脚负薪雨中归。身无夹褐头无笠,寒风飒飒吹湿衣。
檐牙滴沥声不断,天地黯惨逄岁晏。自从十载正月吉,雨雪阴霾少晴旦。
乱离窜匿饥寒死,上宰有无惟浩叹。身强众勇能杀戮,白玉为床金作屋。
宣麻诰敕天不恤,一命不沾寒士族。雨师汝灵胡不仁,元日人日乃有神。
赤土槁苗遁何所,天威人虐民独苦。
君不见东门冠盖如流水,武断称雄跨州里。又不见北里笙竽声沸空,千金结客五陵东。
董家岂无储粟坞,卢家亦有多田翁。京坻倚叠誇红腐,一粒何曾到鱼釜。
漫令馋客长饥涎,寂寂朱门锁烟树。何如旴水彭徵君,发粟尽活饥年民。
相逢相语无德色,况受朝省酬官勋。阴骘冥冥天福善,八十童颜身更健。
只今生子又生孙,举义除残保乡县。彭家世世名义敦,食报定似于公门。
须留铁壁障江表,河润不隔闽山云。
冉冉孤生竹,生在昆崙之嶰谷。直节离离出地深,寒梢蔚蔚参天绿。
竹高不受霜雪侵,愿君同保岁寒心。竹管可作箫韶声,愿君吹作凤凰鸣。
凤凰鸣,致时雍,九奏方知孤竹功。
吾生有癖惟爱山,梦魂长在溪山间。秘书示我武夷卷,已似着屐穷跻攀。
武夷三十六峰碧,烟云出没秋孱颜。丹崖翠壁千万状,灵花异草何斑斑。
上有七层郁罗级,下有九曲沧浪湾。仙人骑鹤互来往,但闻杂佩声珊珊。
紫阳夫子昔曾住,傲睨凿破浮云关。棹歌一曲天宇阔,至今遗响在人寰。
桃花流出前溪去,石门不掩春风閒。平林山色自无恙,我欲与子听潺湲。
陟彼西山,言采其薇。清晨荷锄去,日晚束担归。登山不厌高,山下薇苗稀。
斸土不厌深,土浅根不肥。不辞登高斸深土,但念妻儿常苦饥。
赤日行天燥土热,流汗被体沾裳衣。家家捣薇根,舂杵声相闻。
经旬不粒食,杵重筋力微。汲泉澄粉作饵薄,菜色已觉容颜非。
嗟哉田家百苦无休时,野人见之心益悲。达官贵客不到此,日醉华筵知不知。
平池雨初晴,日暮春水深。残霞堕空阔,规月光已沉。
惊波跃潜鱼,过影窥翔禽。茭荷绿参差,嘉木悬清阴。
但起垂纶想,远生江海心。小大固有殊,放歌无古今。
吾邦文献邦,江夏实著姓。自从唐叶来,忠孝溢郡乘。
天朝跻仕版,先后相辉映。亢宗入省郎,孝友根至性。
乘时起书佐,弱冠师法令。骅骝丰骨奇,雕鹗羽毛劲。
历块云路阔,抟风海天迥。五羊城郭深,八桂云山胜。
归来陟藩阃,晨夕奉温凊。薇垣开省署,咫尺郎星应。
乘遽入乡国,长吏各郊迎。既勤松楸省,亦展桑梓敬。
亲朋慰所望,尊酒更相庆。祝子践华级,勉子崇德行。
他年互扬历,一一树佳政。江空岛石出,霜落天宇净。
驱驰迫使事,水驿舟可榜。去去三神山,相望发孤咏。
独有岁寒花,殷勤为君赠。
山中春日长,芳林翠如织。放意得散步,徘徊度阡陌。
相逢耦耕人,藉草成太息。雨歇清池深,云收暮山碧。
野蔬聊掇拾,共此谋朝夕。故人天一方,怅望那能即。
长歌发中情,且以慰畴昔。
粱肉致五和,不如蔬味真。浮文谨边幅,不如野情亲。
春水日以深,春木日以新。流禽在高枝,和鸣乐暄辰。
使我坐终日,怅然思远人。欲行车无轮,欲涉舟无津。
但有金石心,凭寄江南春。
李侯将家子,英姿仍妙年。慷慨赴出师,悲风动戈鞬。
结束辞亲去,义重不顾恩。钲鼙动天地,列校在辕门。
悠悠渡剑水,惨惨烟尘昏。白日横杀气,黄茅吹瘴氛。
行府檄书来,色动沮三军。一死忠孝备,捐身何足论。
清流山下水,哀歌吊忠魂。恤典胙一方,飒爽应有闻。
离离南山田,采采山下绿。兹晨凉风发,秋气已可掬。
美人平生亲,零落在空谷。颜色不可见,何由踵高躅。
我耕南山田,我结南山屋。下山交桑麻,上山友麋鹿。
还肯过邻家,邻家酒应熟。
风雨不出门,人事颇周浃。高斋诵金文,虚昼了白业。
登楼聊四望,新翠满林叶。江南春欲暮,日月如转睫。
青山犹故人,浮世堕灰劫。谁能凌汗漫,长使幽意惬。
散策南山下,逶迤登石桥。五涉曲涧水,两山郁岧峣。
夤缘度绝壁,攀萝俯山椒。悬瀑泻层崖,冰华垂空飘。
盘纡上石磴,天梯飐回飙。厕足得平地,耸身凌丹霄。
入谷烟霞深,松竹声萧萧。会当发天秘,剪此荆榛条。
结屋栖白云,览瞩千峰遥。土沃既宜耕,山深仍可樵。
因之习天游,已足远世嚣。悠然万物表,我隐谁能招。
结庐在南田,已辞城郭欢。山水未幽深,拟谋泉石间。
野父导我行,同登谢家山。缘溪入深窈,绝磴穷跻攀。
凭虚横鸟道,高回白云关。下瞰飞瀑流,倚杖听潺湲。
良畴忽衍旷,阳坡冬不寒。盘旋得幽谷,外密仍中宽。
松根有茯苓,竹本易成竿。愿与同心人,筑茅栖烟峦。
去市十里许,尘氛无能干。食力中无惭,傲然身世安。
天高北风寒,日薄岁云暮。衰年畏奔走,乃复在途路。
山村投寓舍,所历遇亲故。具言违别久,相问未知处。
兹晨丧乱中,讵意忽欢聚。留客坐西窗,呼儿忙治具。
家酿熟未篘,旧醅邻所助。笋蔌杂梅䕩,火豆连蔬茹。
惭愧齿牙疏,杯盘宜我恕。鸡肥割黄膏,苦劝频下箸。
杂坐同几席,谁能嗔礼数。翁年当自宽,鄙野得真趣。
所愿息兵甲,田里无征赋。借屋傍流泉,从子山中住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