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声不到处,作屋仅三间。洗砚添新水,开窗放远山。
湿云侵树黑,疏雨蚀苔斑。近有閒生活,吟编手自删。
弃尽人间事,西风掩竹门。无人争碧嶂,有鹤伴黄昏。
扫石移云影,浇花润月痕。何须叹牢落,知我有乾坤。
烟际系孤舟,芦花两岸秋。江空双雁落,天迥一星流。
急鼓西津渡,残云北固楼。商人茅店下,沽酒话扬州。
江湖閒步几经年,穷似襄阳孟浩然。折简为求僧舍茗,典衣因欠酒家钱。
真情尽向诗中见,归梦常于枕上圆。世路风波深可畏,结茅何日遂归田。
买得扁舟系海滨,梅花岭上浪游人。江山若欲留连客,诗酒何妨报答春。
柳带梳风黄尚浅,草茵铺雨绿将匀。约君携手同行乐,趁取东郊景物新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