岸柳初凋万缕金。枫芦交映气萧森。西风帘卷晚寒侵。
黄花消瘦不胜簪。
辽阳月,秣陵砧。自南自北雁无音。泠泠瑶瑟曲中心。
青山江上几晴阴。
玉楼路格尘徽冷,猗兰逸句愁索。篆香尚袅,孤檠照夜,梦回天角。
鸡声又恶。叹樽前、情缘水薄。枉当年、旗亭画壁,转眼吊幽漠。
依旧秦淮岸,老树婆娑,久忘哀乐。棹歌乍起,想桃根、泪珠偷落。
细马春过,有波外、闲鸥记着。甚曛黄、不许驻景负俊约。
春梦窄。如虎东风连夕。踠地杨丝无气力。调簧莺语涩。
河满声中故国。不忍听伊消息。飘送落英流水急。武陵仙路隔。
花外忆。飞燕似曾相识。满径蓬蒿王谢宅。玳梁何处觅。
行遍孤村荒驿。不忍话伊踪迹。月夜佩环归未得。四弦弹泪湿。
寒恻恻。绿惨红凄无极。拂槛春风如过翼。断肠前度客。
花下重逢有日。不忍望伊颜色。夺后胭脂霜霰积。未秋衰草白。
曲水无觞堞隐笳。鸣禽高树恋春华。一周甲子闲中过,两戒河山梦里赊。
笺墨燥,篆香斜。枕囊药裹在天涯。闭门风雨余寒峭,生意墙阴荠菜花。
噪蝉日日引炎风。徙高槐、藏影茏葱。江上四天垂,涵秋望绝来鸿。
荷擎盖、似惜衣红。清凉境、何处昏黄院落,澹碧帘栊。
写浮瓜韵事,邺客最情浓。
槃中。空闻小垂手,随拍舞、妙解旋宫。延露起商歌,蔓葛转怨蒙茸。
赏心人、几见良工。墨缘重、还问诗愁遣未,劝酌金钟。
拟羲皇有,分窗北、尽忺慵。
山雨来时,恍记得催诗,头上云暗。战叶荷喧,飘乱泪珠千点。
浓睡乍醒鸳鸯,荡倩影、镜痕流艳。信露晨、月夜非暂。
留待后期重验。
谢家堂户春阴澹。燕飞归、画梁分占。新雏旧侣秋如客,人自依阑槛。
纨扇未必弃捐,竟唤起、平生百感。况去程一片。烟水阔,摇江菼。
红楼相望,黯啼痕愁妩。岁岁巴山此时雨。算开残岩桂,凋尽池荷,风力转、才洗人间烦暑。
漏长明烛短,乡味莼丝,半剪淞波梦中语。恨事水东流,床蟀禁寒,共潇晦、临鸡催曙。
又滑滑、泥深似春郊,只不见、玄都种桃千树。
妃瑟泠泠,转瞬微风起蘋末。正水天一色,云开雨霁,东西相望,蟾生乌没。
潭影翻秋雪。伤弦雁、唳寒阵结。经行地、菊老萸稀,过了重阳未酬节。
万念交萦,江山如画,登台啸声发。问女星曾几,分章云汉,淮流似昔,笼纱烟月。
三浅蓬莱水,鱼龙戏、未堪坐阅。层涛壮、海若来思,笑击珊树折。
缓缓归来招彼美。车走雷声,陌上香尘腻。花信更番过廿四。
哀鹃啼乱斜阳里。
强展芳茵消薄醉。草长莺飞,履舄知余几。风月一般惆怅地。
敬亭山色荆溪水。
潮落潮生泸水岸。跕跕飞鸢,瘴雾凌晨变。忍作胭脂颜色看。
镜中倭堕烟中怨。
欹雨纶巾麾渡扇。坠梦重寻,五月风波惯。衣带一江流不断。
缄情说与西飞燕。
闻道洞庭波又起。瑶瑟声中,半蹙眉峰翠。洞口桃花如梦里。
薜萝荒径啼山鬼。
一段灵襟兰与蕙。愿转光风,临镜纫秋佩。红粒啄残鹦鹉嘴。
相思遥夜拚憔悴。
梦迹云朝连雨暮。峡口惊湍,山上巉岩路。窥宋东墙真有女。
三年错解高唐赋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。似劝凌波,早转蘅皋步。摇落秋风多少树。
寒城一眺伤平楚。
疏钟坠响破烟霏。画屏开、几曲峰危。当霁天、万木如张盖,樵径引、草色侵衣。
闲中听、乱莺娇啭,每双柑自携。隐现蛎墙,遥指地胜人稀。
何期。霜斤到处,好风光、过眼疑非。石泉泪涌,相向呜咽,诉与斜晖。
最不堪、空潭照影,倦鸟三匝无栖。云关外,犹有残僧月下寻诗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