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绿尽江南草,夜雨红销树底花。独立斜阳多少恨,长空捲散暮天霞。
兴来浩饮渊明酒,醉后豪吟太白诗。独坐独行芳草地,半晴半雨落花时。
闲中采药云边去,倦后扶筇花下归。几度吹箫陪好月,数番横笛送斜晖。
蜂蝶渐慵春渐老,诗辞频和酒频斟。年来深识山中趣,老去全无世上心。
云舒山色千峰秀,雨过蛙声两部鸣。多谢知心峰顶月,夜深常到寝床明。
抠衣稳坐栖云石,洗耳闲听漱竹泉。夜半有时长见月,人间无梦去朝天。
一任猿惊野鹤猜,老怀笑口要频开。高眠蕙帐春风暖,不怕雷声入枕来。
断岫平山点画粗,岚光浓淡有如无。何时直到群峰顶,万叠云烟一老夫。
曹公智计世无双,席捲南来孰敢当。浊浪翻江迷赤壁,谁知犹有一周郎。
饱历风霜骨格粗,老来渐觉发毛枯。形容妍丑从君画,画得平生执拗无。
古貌清如雪后松,吟肩瘦似雨馀峰。莫将山上耕云叟,错拟岩前板筑翁。
显德衰微国祚迁,儿孤母寡足堪怜。如何宋主迎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
笛声吹起白云秋,两袖天风独倚楼。北望中原何处是,落霞孤鹜古今愁。
一声长笛夕阳楼,总是关山旧日愁。杳杳山青云尽处,澹烟衰草不胜秋。
怕寒犹自怯罗裳,嫩柳偷春浅试黄。青草已生诗未就,阿连无梦绕池塘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