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藜徐步意逍遥,望里风烟事事饶。偶遇腴田思种术,閒经断涧欲营桥。
农家傍竹门深掩,古庙依山字半销。何处晚风吹古调,太平村落醉归樵。
秋阴漠漠掩重门,宝鸭香消火尚温。南雁不传沙漠信,满庭衰草自黄昏。
晓承明诏别金銮,上马啼红玉颊寒。寄语高坛休拜将,空凭粉黛博粗安。
小径疏疏竹几竿,春风披拂长琅玕。日长试展湘纹卧,一枕苍云入梦寒。
琼花冻勒苍龙骨,法水低淋彩凤翎。愁绝英皇浑不语,九疑相对数峰青。
十日春无一日晴,玉阶芳草傍愁生。筚门静掩飞红乱,听尽流莺自在声。
濯陇雨晴春水生,人人驱犊陇头耕。太平不在笙歌里,只听前村打稻声。
松花酒熟菊花期,野老门开对石矶。便唤邻翁相对饮,一帘疏雨看霏霏。
云边驿路天低树,篷底寒声雁报秋。记取西风送君处,离离蘅杜满芳洲。
庶草敷荣翠满墟,夕阳归牧雨晴初。清时只唱升平曲,牛角何心挂汉书。
花阴寂寂漏沈沈,孤馆残灯别恨深。遥忆去年寒食后,满天风雨夜同衾。
留春无计奈春何,满地莺声绿树多。痴蝶纷纷少情思,尚饕馀馥抱残柯。
乡人不识识乡音,欲问先看泪满襟。岂是不知儿女态,天涯孤客易伤心。
繁花落尽莺声老,汀洲绿遍王孙草。百尺游丝拂地轻,一炉沈水披香早。
长门深闭金锁合,小殿清幽玉阶扫。遥见朱衣小队来,隔花低唱风光好。
檐铁铿风春梦醒,紫绫缩脱冰肌冷。瀼瀼玉露下空阶,半窗月弄庭花影。
含颦起视牛女星,春山黛簇秋波凝。阑干倚遍不成寐,凄凉何处軥辀声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