衰残每苦病相缠,粗喜今年胜去年。未说清樽酬烂醉,且欣高枕得安眠。
风尘不报边烽入,圣泽频闻好语传。可是淮阳真卧治,满囊空费大农钱。
再见狂胡力请平,将军无事罢屯营。传军已割淮壖地,牙帐仍收鄂渚兵。
胜日身犹堪杖策,衰年耳自厌鸣钲。角巾初了东归约,安用区区岘首名。
官舍如何有草堂,野人熟处是难忘。池开月映千山迥,槛静风生六月凉。
幽径也从穿别圃,小舟还似过横塘。深知幕府文书省,尽付甘眠亦未妨。
密覆荒茅已数重,中开别户更相容。苦无公事妨人乐,多有清闲借客慵。
南浦潮平分剩水,北山路近得青松。怪翁归意何能缓,新筑高台见卧龙。
四年身不到吾庐,底处仍堪话左符。闭阁漫怜公事少,投簪敢说宦情无。
军声早已吞穷寨,使指何时返旧都。故作茅堂开水槛,要知心自在江湖。
茅斋一曲傍寒湾,邂逅终年伴我閒。契阔易惊成岁月,追寻空复望江山。
暂留客枕听疏雨,遥想吾庐掩旧关。落莫归心谁与话,坐谈聊为起衰颜。
他年落笔坐生风,下舍诸郎敢长雄。操缦不能陪众手,斲轮终自付良工。
镜湖漫忆归狂客,汉上谁从过德公。会向南溪寻旧约,别开小径共相通。
邂逅聊凭法供真,兹山谁谓我非邻。相追更喜同枝策,得意遥知了斲轮。
幽事要须尘外侣,好诗仍借镜中人。归来袖里传新句,惊放岩花作小春。
一勺清甘寄悟真,觉城东路更相邻。台倾劫火无遗烬,地转奔风有伏轮。
但遣篮舆从太守,深知幕府尽诗人。登临莫忘千秋意,不必山阴记暮春。
欲眠遣客笑吾真,爱酒空床羡汝邻。归计已甘从短帽,倦涂何止畏奔轮。
高车不用三千客,净社须期十八人。尚许一樽仍破戒,黄柑催酿洞庭春。
九渊幽怪舞垂涎,游戏那知我独尊。应迹不辞从异类,藏身何意恋穷源。
归来自说龙宫化,久住方惊鹫岭存。此话须逢老摩诘,圆通无碍本无门。
朔风吹雪暗龙荒,荷橐惊看玉节郎。楛矢石砮传地产,医闾析木照天光。
传车玉帛风尘息,盟府山河岁月长。寄语遗民知帝力,勉抛锋镝事耕桑。
遥怜部曲远相迎,犹记当年骠骑营。莫作扬州贵人看,箭声聊听饿鸱鸣。
叶底黄鹂一再鸣,故知久住识人情。习家池馆元无禁,应笑山公自懒行。
老木参天拱十围,何妨桃李间相依。却怜韩令功如许,不为山丹少霁威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