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吏传呼太宰来,米家船里似楼开。阳关唱彻瞻辰卧,南极何年接上台。
丹灶非真诀,青蚨岂壮图。远心辞里巷,清兴落江湖。
世网浮云隔,庭帏众美俱。綵服迎词客,华筵走静姝。
素侯天富贵,黄发日欢娱。有子轻千乘,知翁压万夫。
彪炳得之子,郁然沧海精。词华追往哲,道范迪群英。
雄章时倚马,声价日连城。簪组已文铎,铅丹仍短擎。
郡借董孤笔,乡归李劭评。鞚发真千里,笼收擅八琼。
偶遭倾盖语,遂辱断金盟。载酒论奇字,题铭谢大烹。
移舟乘月曙,挥麈坐参横。幕卷霏微雨,灯挑长短更。
一夕持衡去,三秋荐剡成。感时精鉴别,慎职尽才名。
燕集归无几,莺迁去有程。能将此别意,播入古人声。
慷慨上世训,徘徊知己情。椽笛随歌咽,匏樽杂泪倾。
籍籍今安定,翩翩老向平。清欢苦未足,远道本难轻。
自合酬天子,何因变友生。惟余儆义范,垂死独牵萦。
望古复望古,驾舟行远空。浮云日夕尽,天光上下同。
潜鳞入渊微,归鸟正西东。亭亭夫容花,凄凄风露中。
群情各有适,至理将在躬。日月去已多,忧伤来无穷。
临流一濯足,顾影见双蓬。歌我水上心,答彼巢居翁。
道存甘拙守,时艰惭幸生。在昔缪有寄,所至皆名城。
感彼民物忧,违我泉石情。一朝印章解,归来读且耕。
年登衣食足,心閒文字精。侧身鸥鹭中,尘网何由撄。
客言动静机,相禅苦不了。无私动亦得,无欲静逾妙。
动静能几时,去去勿复道。
疏疏子贱子,千载一单父。斯民不忍欺,厥治登太古。
问渠何所修,得贤以自辅。谈笑黄虞间,岂复问齐鲁。
孔铎本夙闻,舜弦时一鼓。赤子尔何知,所欲在慈母。
吾施既春阳,物化若时雨。至今梧桐枝,金徽照寰宇。
举世重豪华,何人爱幽独。达哉晋处士,远心寄松菊。
物理本寻常,道胜乃芬郁。前哲流其风,吾生踵其躅。
贳酒箬水头,援琴岘山曲。青钱挂高筇,紫团出深竹。
籊籊渭之滨,猗猗淇之澳。徐徐柳外嬉,款款花边肃。
道义常交儆,声利久不辱。烨烨长生桃,辉辉内光烛。
觞咏集浮洲,形骸归寓屋。逍遥本今夕,分㩦在明旭。
天壤冇胜事,其逢或千春。颙昂复藻雅,天兴何彬彬。
铺观同生志,天实亨厥屯。文明郁然起,大半充词臣。
即有未遇者,清修常苦辛。颇厌东吴富,不道西越贫。
庞然自宜俗,安问桃花津。社中诸长老,玉立高嶙峋。
引翼并眉寿,几杖集今晨。鸣丝杂挥毫,晤语恊真醇。
一会义已正,再会心弥亲。相观各有得,退食如见宾。
翩翩穴凤翥,光华动星辰。乐善不吾弃,垂死善吾身。
天目无茂草,太湖有扬尘。精英一以聚,千里成荆榛。
斯言苟不轻,请问商岩人。一朝食君食,为霖如有神。
嗟嗟委巷乐,远游不获伸。安得如椽笔,大刻垂苍珉。
燕雁年年社,铭名日日新。我德如广川,毋为物所湮。
暮色常如斯,孤真保终吉。爱此嘉树林,倚杖数晨夕。
有时高鸟下,驯扰不吾避。好音醒远心,文羽耀真憩。
昏鸦结侣归,烧灯犹未食。耽幽有馀兴,减食非所惜。
逾八又五年,吾生过其历。无事此堧中,古期或可必。
举觞祝吾树,愿树五千尺。何必庄家椿,得气各有适。
清时两文伯,表里吴门居。三生契晤后,八帙衰颓初。
挥毫引星汉,飞佩入云墟。佳境本已寂,芳尘未全疏。
衮褒信未度,鼎勒良有馀。酒醒对蕉绿,叶尽还一书。
戏马非芳春,征鸿逆新暑。去住本无心,隐显不成侣。
令德自有邻,予美胡独处。东野昔为阴,渭城今欲雨。
假寐始难任,沉忧终不去。夜发吴门书,晨集清溪路。
中多鹤发人,待子联膝语。一诵虎林偈,何人不延伫。
岁晚田园归,遂远夔龙辈。弁岭若天绅,亭亭日相对。
紫翠中有精,静应得其槩。朝舒五色霞,餐之益五内。
感彼造物者,遗我平生爱。气序日已迁,儿女日已大。
尚齿登君堂,耇老自成会。宿约引壶觞,晨兴理冠带。
椽笔洒云根,楼船荡湖霭。客操如意钩,击我珊瑚碎。
青莲白蘋洲,银刀紫花濑。何如安期生,鹤背不可载。
天生楼上翁,百年浑是病。遭时或振步,颠沛干吾正。
中岁幸投簪,有物如造命。择栖苦不早,乞湖何必镜。
吴兴逸老成,春秋迭觞咏。从此作行窝,东南称独盛。
契哉文内史,绘楼孤且夐。谓我居其中,怀葛失其静。
从此不复下,得酒歌明圣。问余何所得,楼中有真性。
民社关身地,淹留廊庙心。能将制锦意,和曲比鸣琴。
鸾凤有文翮,低回枳棘林。食我中园竹,贻我希世音。
览德起翱翔,来归阿阁深。春光照城郭,桃李成繁阴。
雨馀清树枝,团团明月岑。怀君妙生殖,古道重相寻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