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阶叠遍,爱冷红,秋容误认鸡冠。斟酒螯肥,剪灯花暖,西风料峭犹难。
放怀量宽。早笑声、堆上筵前。说东篱、霜信频经,一庭佳瑟不曾寒。
还把菊英争拾,喜缤纷插鬓,恍亸银蝉。苗待丛生,枝成连理,传诗共擘霞笺。
漫催舣船。见墙头、凉月娟娟。照尊罍、错杂浓香,醉来同更看。
急景逼残冬。兼旬雪更风。感劳生、人似征鸿。已到今年人日近,依旧是,雨濛濛。
船尾响丁东。闲愁特地浓。倚篷窗、梦也惺忪。见说明朝春又至,惊老大,忒匆匆。
拥被觉寒轻。朝来眼倍明。听墙头、鸟弄新声。为报晴曦窗外朗,仍道是,雪花莹。
料峭步前庭。初阳向我迎。展微霜、竹叶频倾。昨夜窥人眉子月,争怪得,梦先清。
墨痕谁识当年稿,曾经劫灰三度。荡桨呼鸥,携筇策蹇,惯向斜阳来去。
无言自语。引微妙天机,欲吞还吐。如此湖山,有人悄立断桥路。
摊笺只应闭户。诗成高唱罢,水袂飘举。酒绿浇愁,灯红煮梦,好住烟波深处。
奚囊满贮。便清响时闻,一瓢风雨。老屋低檐,个中吟独苦。
投来双璧。交到忘年情不隔。泰日桥边。二叟皤然望若仙。
须眉老丑。带得西湖清气否。寄与诗翁。可许灵犀一点通。
当湖文献,论旧家应数,葛天苗裔。余韵流风长不尽,见说是翁高致。
海国波涛,兵戈涕泪,回首都如寄。头颅无恙,神光时现眉际。
谁许及壮年华,蒲团坐拥,便尔销英气。少日诗名惊里党,磊落嵚奇狂士。
乡梦烟深,宦情云淡,老抱萧寥意。斯人难遇,披图动我遐思。
农圃手安排。秋净如揩。门前五柳与三槐。堤畔更栽桑八百,朝暮频来。
霜菊似金钗。叠遍庭阶。看花蓺树乐无涯。远与高人相共赏,一证吟怀。
阊阖我能排。手把天揩。揩将天色绿于槐。携得霓裳仙子伴,拍掌狂来。
天女拔金钗。掷向瑶阶。分明有梦到云涯。二客从余相视笑,如此襟怀。
多少香车衔着尾。得得蹄声,更间呜呜汽。沉沉飞花吹落地。
因风倒卷缤纷起。
一路花香香不已。花底春浓,花外人儿腻。鬓影钗光连十里。
桃源却在红尘里。
是何意境。眼底烟云无定。莽平沙。旷野谁家笛,边关何处笳。
荒寒峨岭雪,艳冶蒜山霞。更作千条柳,受风斜。
皈依经卷。法曲仙音空献。渺心期。丽质虔参佛,孤情懒画眉。
苍师洪谷意,妙擅石涛姿。如此丹青手,几人知。
暖日烘晴,轻烟破晓,满庭顿觉传芳。喜见花开团圞,留得韶光。
胭脂粉黛休夸炫,殿春风、别具华妆。好端详。嫩绿微红,国色天香。
由来富贵非相逼,只空山消小隐,亦足称王。独占林泉,居然顾影无双。
名葩岂等寻常品,者妍姿、却抱刚肠。漫评量。笑煞人间,魏紫姚黄。
策杖上高峰。浩荡吾胸。万方秋气四山同。纵览无分南北,海阔天空。
路转遇长松。兀立当风。奇枝岁久欲成龙。巨臂横伸吁可怕,盘马弯弓。
青庐何处。西子河边住。深浅眉痕知几许。要向湖中鸳侣。
春风双桨湖波。明明尔我相呼。一对玉人同照,商量赠个明湖。
一袅腰支似怯生。闲庭草地不沾尘。玉衡系住几多春。
仿佛秋千场上见,平分莺燕掌中轻。这般时候那般人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