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说桥东地,高人旧隐居。养生应有道,觅举绝无书。
爱救粘丝蝶,嗔惊出水鱼。时寻戴颙宅,自驾短辕车。
应爱山斋好,秋风不卷茅。凿渠侵蚁穴,移树带禽巢。
人世真浮梗,吾生岂系匏。不逢皮从事,谁结岁寒交。
载酒携山榼,安琴制石床。凫眠皆傍母,蜂去自从王。
谷雨收茶早,梅天晒药忙。不扶灵寿杖,筋力老能强。
沐罢便轻帻,消摇咏晚天。清风苏病鹤,骤雨集鸣蝉。
旧史堆缃素,新经录洞玄。谁知城郭里,别自有林泉。
汩汩泉通圃,萧萧柳映门。折花摇树影,踏藕损莲根。
饥鸭呼归舰,新蚕试浴盆。屋前高石在,知是郁林孙。
几夜频听雨,经春不见花。蘼芜青渚燕,杨柳白门鸦。
拙宦危机远,工吟癖性加。闲坊车马少,不似住京华。
能书晋公子,清宦称高情。海树朝帆远,江风夏服轻。
官从三省去,僧出万山迎。谁说簪缨累,名林得按行。
幽事向谁夸,孤吟对晚沙。浣衣江动月,系艇岸垂花。
行蚁如知路,归凫自识家。一尊茅屋底,随意答春华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