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年兰省识君初,缓步鸣珂游帝都。象简常陪天仗立,玉骢曾使禁臣趋。
只贪殢酒长安市,不肯题诗瑞应图。我念李侯端的意,大都好事不如无。
英侯志节本凌云,尚自飘零故国尘。有道且同麋鹿友,谈玄能说虎狼仁。
幸然不全饱死鬼,可惜空吟笑杀人。弥勒下生何太早,莫随邪见说无因。
五年只得一书题,路远山长梦亦迷。睡老黑甜酣顺北,冷官清淡泊辽西。
羡人得志能如虎,笑我乏才粗效鸡。伫看天兵旋北阙,从今不用玉关泥。
鹪鹩犹欠一枝栖,不得燕山半土犁。时复有琴歌碧玉,年来无梦绕清溪。
数行文字聊遮眼,半纸功名苦噬脐。回首故人今健否,馀生甘老碧云西。
清溪掀倒打油房,五卫凋零三径荒。未信塞翁嗟失马,须知禦寇觅亡羊。
东湖菡萏从君赏,西域蒲萄输我尝。各在天涯会何日,临风休忘老髯郎。
忆昔携琴论太玄,湛然初识子闻贤。回头葱岭仍千里,分手松轩已五年。
东望卢龙倾玉表,西来青鸟阙金笺。几时重会燕山道,一曲临风奏水仙。
蓬莱怜我寄芳笺,劝我无忘仁义先。几句良言甜似蜜,数行温语煖于绵。
从来谁识龟毛拂,到底难调胶柱弦。用我必行周孔教,舍予不负万松轩。
布袖龙钟两眼尘,丹诚如旧白头新。暮云西畔犹怀汉,晓日东边才是秦。
酒贱不妨连夜醉,花繁长发四时春。花繁酒贱无佳思,谁念天涯万里人。
仲文曾作黑头公,辅弼明时播美风。治粟货泉流冀北,提刑奸迹屏胶东。
笑观桃李新恩遍,拜扫松楸老计终。西域故人增喜色,万全良策不谋同。
当时倾盖便忘年,别后春风五度迁。万里西行愁似海,千山东望远如天。
不闻旧信传梅岭,试道新诗怨雪轩。更上危楼一回首,朝云深处是燕然。
西征万里扈銮舆,高阁文章束石渠。只道昔年周梦蝶,却疑今日我为鱼。
一簪华发垂垂老,两眼黄尘事事疏。多谢贵人怜远客,东风时有寄来书。
骨肉星分天一涯,萱堂何处忆孤儿。排愁正赖无声乐,遗兴学吟有眼诗。
丽句日逐三上尔,香醪时复一中之。前年汉使来西域,笑我星星两鬓丝。
老母琴书老自娱,吾山侧近结蘧庐。鬓边尚结辟兵发,箧内犹存教子书。
幼稚已能学土梗,老兄犹未忆鲈鱼。谁知万里思归梦,夜夜随风到故居。
昔年不肯卧茅庐,赢得飘萧两鬓疏。醉里莫知身似蝶,梦中不觉我为鱼。
故园屈指八千里,老母行年六十馀。何日挂冠辞富贵,少林佳处卜新居。
去年驰传暮城东,夜宿萧条古驿中。别后尚存柴户疏,重来犹有瓦窗蓬。
主人欢喜铺毛毯,驿吏苍忙洗瓦钟。但得微躯且强健,天涯何处不相逢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