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水池塘,轻云台榭,一年韶景开头。见草生庭砌,初茁如钩。
多少蜂狂蝶闹,空触起、往事无休。从今记、伤春意味,胜似悲秋。
相将。二分春色,还却向花阴,密处句留。任差池双燕,暗绕西楼。
知否楼头人倦,红紫艳、怕展双眸。双眸远,漫天飞絮,怎比侬愁。
梦绕西湖,香迷东阁,诗成谁赋清幽。饱尝冰雪,月影挂斜钩。
记得罗浮翠羽,引仙子、飞下琼楼。为伊剪,一枝寒玉,刀快借并州。
长宵深坐瘦,魂飞黯淡,影抱温柔。对疏花冷蕊,都是闲愁。
拼得十千贯酒,向竹外、款取春留。湘帘卷,黄昏寂寂,香气上阶流。
南苑红飞,西楼绿嫩,越溪人浣轻纱。柳枝摇曳,为学舞腰唦。
望断蘼芜青处,有山色、一碧无涯。凭栏看,忘忧簇簇,花影上衣摩。
人生能几许,貂裘换酒,鹦鹉供茶。恁何须宝马,不藉香车。
算是良辰美景,已开残、玉洞桃花。平生事,从头谁说,独自叹无那。
重重觅觅。坐坐行行,朝朝暮暮戚戚。万叶飞黄秋意,早传消息。
还添暗恨几许,有冷砧、和笳声急。向耳畔,诉幽情,此味阿谁能识。
蛩地鸿天愁积。冷露湿,篱花几回攀摘。未雨云沉,竹径已先觉黑。
银壶更催漏点,隔帘听、隐隐滴滴。独自那,拥絮被、眠稳不得。
燕娇莺懒,正愁晴怨雨,纹窗深闭。撩乱春光三月暮,处处袭人花气。
力弱萍飘,情深絮泊,做就相思味。横琴曲罢,旧时怀抱堪寄。
还把一卷新词,柔肠宛转,叹新声难倚。瞥见风筝天外影,悄共离魂飞起。
桃绶拖红,苔钱砌绿,犹惹深深意。竹间烟袅,不知茶熟还未。
竹篱茅舍后。有一树梅花,冒寒妆就。绣添弱线,多芳绪、已觉日长莲漏。
罗浮梦醒,有野鹤林边相候。花影弄、香动黄昏,微微袭人衫袖。
东君乍到江南,问岭上横斜,尚留香否。采萍浪斗。
漫赢得、玉骨冰肌同瘦。深宫竞秀。却占尽群花魁首。
还记取、月下瑶台,霓裳曲奏。
燕影穿帘,莺声选树,兰闺倦对芳春。长吟短咏握管,空拟清真。
好把低颦浅笑,几回著意巧翻新。看湖上,淡妆浓抹,羞煞文君。
梅魂清,鹤梦杳,正寸心千转,暗逐征轮。重重幕外,飞来野马成尘。
折得一枝幽艳,和香黏露粉朱匀。筠屏倚,怎样描出,似醉昏昏。
月浸春城,花明灯市,游冶佳处。桥畔云迷,楼头彩结,仙阙应也许。
翠影丛中,艳歌声里,最怕霎时微雨。还端整、靓妆簇簇,好牵凤俦鸳侣。
千门如昼,六街闲步,不觉签声催五。宝马尘飞,钿车香惹,群屧争楚楚。
鱼龙游戏,因风忽撼,势若凌空飞去。听邻女、月地花天,从头细语。
乍重阳,漫天清露珠垂。听鸣秋、千林黄叶,飙飙寒色侵肌。
也记起、玉妃贴鬓,也记起、青女低眉。三径萧疏,千株冷淡,不随春艳斗妍奇。
正好趁、持螯把酒,风趣算偏宜。满头插,粉花玉蕊,错认酴醾。
向园林、秋光渐老,傲霜挺秀相依。有宫人、乍吟愁赋,有倦客、重咏新诗。
旅邸情怀,柴桑伴侣,颓然野鹤旧容姿。忍守著、孤标晚节,知遇雁来时。
西风紧,归来彭泽,检点疏篱。
当头见新月,细步出帘拜。待得如镜圆,妾心方称快。
闲来几日寻芳径。踏碎几多杨柳影。枝头燕子语双双,也学人情飞不定。
凭栏陡起伤春病。满树桃花如我命。碧天和露种何年,莫使风吹红雨冷。
亭亭曲沼荷风卷。惊起鸳鸯飞去远。垂杨低挂万千丝,遮莫青骢都不绾。
起来又把瑶琴怨。流水高山弹已遍。蒹葭深处有伊人,真个曲中人不见。
秋光最是添愁绪。一霎风吹一霎雨。啼螀唧唧到天明,万叠相思无觅处。
相思凭著谁人诉。征雁刚来天际语。那人未有一行书,梦里今宵亲自去。
重帏未下尖风透。独拥熏炉烧炭兽。养娘何事太无情,反欲催人勤刺绣。
几回拈起残针扣。绣出平原犹未就。檐冰倒挂玉玲珑,梅蕊争开红结豆。
凉云薄薄如罗绮。丝丝欲绣回文字。鸿雁不归来。叫奴心上猜。
自怜腰减旧。却忆人同瘦。蓦见暗飞霜。沿堤柳色黄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