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代中兴将,三朝直谏臣。哀时心未已,看剑泪沾巾。
忍看长城坏,难留大树春。千古遗疏在,犹望靖边尘。
一觉繁华梦,性留淡泊身。意中微有雪,花外欲无春。
冷入孤禅境,清如遗世人。却从烟水际,独自养其真。
而我赏真趣,孤芳只自持。淡然于冷处,卓尔见高枝。
能使诸尘净,都缘一白奇。含情笑松柏,但保后凋姿。
寒雪一以霁,浮尘了不生。偶从溪上过,忽见竹边明。
花冷方能洁,香多不损清。谁堪宣净理,应感道人情。
人间春似海,寂寞爱山家。孤屿淡相倚,高枝寒更花。
本来无色相,何处著横斜。不识东风意,寻春路转差。
万木森寒入翠微,飘然鹤发久忘机。溪声毕竟无今古,山色何曾有是非。
涧草自迷游客屐,岩花时落坐禅衣。问师何代天台住,手种青松已十围。
古洞云深别有天,偶携僧侣此安禅。数椽茅屋牵萝补,一枕寒松伴鹤眠。
习定每从岩腹内,生涯尽在钁头边。山居寂寞无烦恼,火种刀耕效昔贤。
一住深山便学呆,通身有口也难开。著衣吃饭成多事,啸月吟风自少才。
扫地每嫌黄叶落,闭门常怕白云来。惟将小境勤磨拭,不肯轻轻受点埃。
层峦叠嶂碧摩空,引我登临思不穷。三径黄花疏雨外,一林红叶淡烟中。
云封古洞无僧住,翠锁寒松有路通。踏破芒鞋游未遍,夕阳西下听鸣鸿。
黄云苍莽雁来疏,忽得秦中一纸书。提剑十年为客久,论交廿载识公初。
荒烟古戍啼山鬼,落日边城策蹇驴。闻道秋来归思切,故山风雨梦樵渔。
拔剑高歌对酒卮,酒酣为说戍边时。梦随关月还家远,马踏河冰出塞迟。
青冢至今馀汉碣,黄沙终古陷秦师。怜君万里封侯愿,赢得西风两鬓丝。
南渡偏安国已亡,宫祠墓木尚苍苍。士无奇节名难著,地有忠魂草也香。
风雨湖山犹感恨,往来樵牧亦凄凉。若教二帝生时返,血泪人谁洒夕阳。
十六辞家事世尊,孤怀寂寞共谁论。悬岩鸟道无人迹,壤色袈裟有泪痕。
万劫死生堪痛哭,百年迅速等朝昏。不甚满眼红尘态,悔逐桃花出洞门。
野径斜云上绿苔,经过此地不胜哀。千年感慨遗湘水,万古离骚识楚才。
泽畔行吟还忆昨,庭前谏草已成灰。我来浊世怀高洁,不奠黄花酒一杯。
定中孤月自常明,身外浮云屡变更。欲舍福田纡国计,每谈净理厌诗名。
渡杯祇恐鱼龙觉,施食还怜鸟雀争。天上人间尽调怅,与师惟有證无生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