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逐长安担上归,此花真觉眼中稀。新题翰苑图犹在,旧事扬州草自菲。
索赏向人心已醉,试开经日手频围。欲知近侍承恩地,长共西垣与北扉。
学士官高少宰尊,更将奇事与君论。杨公清白多孙子,苏氏文章好弟昆。
总谓留都非散地,极知亲擢是深恩。题诗合代持杯送,为有通家旧谊存。
朔吹晴沙捲暮寒,旧时楼阁记凭栏。层冰耐有行人度,爱日惭非稚子欢。
岂谓鸣珂还故里,敢将华发恋微官。人间未少閒丘壑,欲作求田计更难。
使车停处即开衙,又见胡天雪作花。王事有劳宁叹我,匈奴未灭岂论家。
周田近报千仓满,汉将虚传六级差。但得营门歌饱士,不须天外羡乘槎。
不随春蝶梦滕王,又送秋蝉过绿杨。佳客到时非旧雨,好花开处亦重阳。
为园恨少青山地,插帽羞看绿鬓郎。长对此花还此客,纵教多病也身康。
星坛东望隔重城,复道西来步月行。万里烟云春散敛,一天经纬夜分明。
山河地迥非尘界,金石声高彻太清。分献礼成频拭目,盛时方仰泰阶平。
一年风物爱秋晴,独向空庭坐月明。万里山河皆在眼,异乡儿女正关情。
灯前有梦难欹枕,客去无心自举觥。高阁捲帘过夜半,不知凉露湿冠缨。
十载重逢鬓欲皤,问君官况定如何。山厨夜煮吴粳饭,水驿时闻越棹歌。
列县民贫劳抚字,故园家近喜经过。休言不是西堂客,若比西堂梦更多。
薄筵无物荐清宵,黄蛎分香味颇饶。腥带海风崖际出,冻随春雪酒边消。
东关地僻劳相寄,南客方传始解调。不有可人佳赏在,一春诗兴又萧条。
秋来哭子正酸辛,又悼通家意更真。寄我尚题前月信,惜君犹是后生身。
江山荏苒年华尽,梦寐分明笑语亲。因与大苏谈旧事,半床风雨两愁人。
登科犹记岁逢辛,曾见趋堂画里真。应与傅岩为后裔,定知何逊是前身。
文章饰吏谁兼美,兄弟论交我最亲。月落屋梁秋署冷,忆君还是梦中人。
玉堂风月每平分,北客南来又送君。千里山川非远别,两都词赋旧能文。
亭边野兴随脩竹,江上归心驻白云。二十年前曾此梦,不胜吟望立斜曛。
十亩青山八九椽,卧游聊以屋为船。星槎有路疑秋泛,波浪无声搅夜眠。
东海添筹非浪语,南华飘瓦亦同篇。也知白发诗人兴,不在芦花浅水边。
夜来佳气绕门阑,晓听郎君已拜官。鲁郡山川归旧国,孔林蘋藻荐新盘。
田无公税堪为养,家有遗书正好看。从此云霄是平地,道途长为报平安。
命使炎邦帝选才,状元刚去省元来。车从北斗杓前指,诏向南天尽处开。
史局事严应暂辍,宫袍恩重许新裁。归装不带宫中物,自写黄封作寿杯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