磐石傍幽溪,群峰坐回首。静爱白云来,苍苔湿衣久。
春涛夜忽至,汨汨溪流满。津吏沙上来,坐看青草短。
水绕湖边树,花垂石上藤。常来寺前坐,不识寺前僧。
沙崩树根出,细路萦如栈。垂柳隔疏帘,人家住西岸。
月黑行人断,高楼钟漏稀。城中闻夜警,逻吏不曾归。
水田杂花晚,畦雨过溪足。老僧不坐禅,秋风看禾熟。
秋风吹芰荷,西塘凉意早。独负寻芳期,苦被诗人恼。
飞楼凌倒景,下照清彻底。时有步虚声,随风渡湖水。
山风与溪竹,共作一林秋。行人休更往,前路有钩辀。
旭日照珊瑚,秋风碧海枯。只愁龙化去,不敢斗齐奴。
荷担归来晚,山深畏日斜。城中望烟火,不敢宿山家。
江阔水烟通,孤帆势入空。舟人意不极,日暮更呼风。
垂钓临中流,携琴过前浦。应笑山中人,长年著书苦。
客来叩我门,门前秋叶落。山翁长在家,不放湖边鹤。
地僻长宜静,郎潜亦爱贫。贫家不酿酒,自有问奇人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