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色湖声远近中,绿荷翻雨稻含风。幽居无限山林景,只隔柴门便不同。
露下空江宿雾收,月华天影共沉浮。轻舟莫放乘流去,恐入银河犯斗牛。
夜合枝头别有春,坐含风露入清晨。任他明月能相照,敛尽芳心不向人。
病来三日废吟诗,石老诗清想见之。为报故人张幕府,中郎书秘有人知。
空山野食无烟火,灵籁天声自管弦。我亦从今断荤饮,为公重和石斋篇。
北堂有草解忘忧,八十为春八十秋。若与庄椿同数寿,八千从此是从头。
少小为㜷今作婆,朱颜两点鬓双皤。孙在堂前为婆舞,㜷从堂上听儿歌。
教子读书还织缯,纺车哑哑绕青灯。母今发白子亦白,白发相看无限情。
岭南风景直千金,楚客歌成万里心。莫作楚歌歌此曲,阿㜷元解岭南音。
雨馀东郭草萋萋,花底垂鞭信马嘶。莫怪山僮行不得,石根犹滑旧时泥。
雪满前溪竟不知,一灯寒影下书帷。橹声咿轧中宵至,不是王郎更有谁。
宛转清音世所稀,巧将言语夺天机。翠笼鹦鹉休相诧,只让翩翩好羽衣。
只手难教左画方,病肢终以右为强。持螯未觉风流减,对客挥毫也未妨。
病口慵开兴亦孤,逢人一笑且胡卢。不须更作悬河辩,纵有悬河济得无。
度竹穿花处处心,暖风晴浪影浮沉。亦知春去无多日,犹在花丛与竹阴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