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月腾辉,潮流拍岸,飞鸿乱下沙汀。芦烟荻雾,山影不分明。
风飐桅灯点点,似天末、欲坠微星。归途客,萧条行李,舟小布帆轻。
飘零。还自叹,奔驰南北,非利非名。问年来踪迹,断梗浮萍。
只怕江神笑我,嘱舟子、莫说俞生。孤棹快,人家烟火,依约润州城。
呖呖哀鸣,翛翛倦羽。经年也学人羁旅。烟汀沙渚恐无凭,不曾寄得书儿去。
上苑荒凉,衡阳间阻。有人独倚阑干数。楼头过尽万千行,残霞落照秋江暮。
不道轻离,竟成久别。因循过了花时节。青衫红袖泪痕多,英雄儿女伤心血。
裘敝囊空,鱼沉雁绝。近来愈觉思家切。若言归梦总无凭,只须问取三更月。
怅迢迢、千山万壑,竹杖芒鞋轻度。满面上、蛮烟瘴雨。
不觉沉沉天暮。村店茅檐,朦胧淡月,照梦儿归去。
又却被、无赖村鸡,未晓唤回,依旧草床孤旅。
天渐明、朝炊才罢,又走羊肠歧路。行李半肩,萧条书剑,尽染枝头露。
过岭来倦矣,危亭且自少住。
怪竹筐、携来焦饭,簌簌万千沙土。手掬寒泉,坐餐林下,不辨甘和苦。
劝行人且饱,前途未知谁主。
流滞荒城。无限凄清。正愁时、谁道清明。韶华游冶,怕杀关情。
也不须提,不须问,不须听。
独自行行。多少山程。梦回时、月冷茅亭。鬓丝渐变,带眼堪惊。
总没人知,没人见,没人疼。
花香月暖珠帘捲。传杯促拍欢何限。多少故乡程。为伊且暂停。
梦回残烛暗。起佩床头剑。上马独回眸。寒烟逐水流。
八年重走荒山道。半肩行李烟岚绕。洞口小桃花。容颜怕对他。
下河门外水。半是离人泪。杜宇一声声。此时多少情。
树静无风,山昏欲雨,溪桥流水潺潺。欲买春光,空阶但有榆钱。
行人何事留连。听枝头、多少啼鹃。客窗昼永,纹枰懒敲,湘簟初眠。
年时此际,匹马东游,骄阳曝背,沙土迷天。归来未久,而今更滞松源。
几许流年。怎都来、客里愁边。又惊看。红榴半开,霁月初弦。
碧云迢递,想楼前、杨柳已成阴。应是凝妆愁望,幽思不能禁。
只道暂时分手,又谁知、流滞到而今。看青梅已老,榆钱都落,春色杳难寻。
但愿牛衣对泣,向天涯、不愿绕身金。况是穷途寥落,暗里鬓霜侵。
瘦马残阳芳草岸,孤灯寒雨翠罗衾。恨层山阻隔,离怀无计托瑶琴。
云羃羃。行到不知朝夕。电走雷轰天地坼。满山山鬼泣。
洞口桃花难觅。沙路斑斑虎迹。鸟也知人无气力。声声行不得。
无端落魄羁游,离愁客路争迢递。征鞍初卸,布帆重挂,几多劳瘁。
淮水秋风,广陵夜月,老人容易。恨文期酒社,经年冷落,又何事、长留滞。
最忆南州高士。赋初成、千金争赏。湖楼依旧,当时胜侣,长萦寤寐。
沙岸蒹葭,草堂风雨,两怀谁寄。待归时与借,京山新句,消侬尘思。
龙州石岭嵯峨,招提旧是经行处。秋英佐酒,春泉煮茗,那时俦侣。
俯仰人生,存亡易感,去留无据。叹斜阳逝水,寒沙乱石,无情物长千古。
惆怅辽东人去。怪前游、凄凉非故。鹃啼鹤唳,花残僧老,不堪凝伫。
两岸烟云,半山松竹,一堂钟鼓。向风前洒尽,几行清泪,似西州路。
酒初酣、双眸微白。登高谁伴孤立。披襟长啸云霞落,心旷那愁山逼。
天咫尺。记夜半、抬头曾把星辰摘。川途历历。看越地无多,闽天在望,渺渺隔乡国。
愁无极。笑我年来踪迹。天涯何事长客。繁华胜地慵欢适,何况乱馀山邑。
春寂寂。算只有、溪桥滩水流今昔。客怀易感,对落日荒城,暝烟断岸,清泪几沾臆。
暮潮初退。沙嘴人家灯影细。柔橹声声。不许行人梦得成。
萧然在望。醉眼推篷山色爽。水底鱼龙。夜拥囗珠出海东。
东园极目,暮霭秋色,望中缥缈。江城下、寒涛寂寞,一抹吴峰青未了。
睹败柳、挂残阳欲落,沙岸倒垂红蓼。渐野寺、疏钟时动,惊起隔林栖鸟。
何事今岁秋偏早。向登临、无限愁抱。还追忆、他乡行乐,炬烛双燃花底照。
敞绮席、拥红妆调笑,翻怪笙歌烦恼。残月堕、霞觞更举,客里光阴偏好。
惆怅归来,空赢得、青衫破帽。对长宵魂断,渐渐哀笳唤晓。
帘外露冷、残星小。愁听寒螀叫。待新雁、寄与同游,不是旧时年少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