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筹渐尽,帘钩犹挂,翠被香消谁爇。见时也只是寻常,才不见、便增悲咽。
月华照罢,雁声啼过,懒把恨词重阅。梦魂夜夜隔妆台,料还是、相思未切。
朔风吹面,晓霜迷路,又唱骊歌一阕。眼前多少送行人,知为着、阿谁呜咽。
金尊懒劝,玉箫空奏,回首乱山重叠。此生羡杀少情人,怎鍊得、柔肠似铁。
翠云卸枕,玉楼衬被,双颊夜来偏好。金钩银蒜影模糊,灯一点、不妨留照。
薄酲未醒,暗香正暖,睨着横波微笑。玉郎已是瘦棱棱,怕明日、腰围更小。
漏声难数,雨声休听,强把星眸双闭。个侬原是病烦人,最怕是、夜来无寐。
万千泪点,未零先揾,瞒着鸳鸯绣被。高烧银烛到天明,只照得、影儿独自。
黛螺初点,玉纤轻握,催煖金壶绿醑。旧巢燕子一双儿,也学我、绮窗私语。
怕他娇小,费侬珍惜,好个朝朝暮暮。万年枝上合欢花,浑不信、人间春去。
一晌怜娇小。空为情颠倒。到而今、却被众口笑。便受了万千,不敢人前道。
自也难猜料。想近日命里,定有孛罗缠扰。却怪他、千般无一好。
没事寻烦恼。真忒也性儿拗。便望断银河,难乞天孙巧。
无昏晓,直恁愁里度日,怎不人老。
春夜暖,漏阁未传签。花阴下,和月捲珠帘。
趁着玉釭明,细把红茸整。绣得枕儿完,此夜图交颈。
卿若未眠时,我也和衣等。金斗火将残,愁杀春纤冷。
春色快。玉容暗里都改。庭前开尽海棠花,几时曾戴。
一番风信一番愁,自家没个聊赖。
冷瑶瑟,宽绣带。病儿知为谁害。黄莺紫燕自双双,不将人睬。
可怜磨得镜儿明,晓窗谁画眉黛。
并肩执手甚日再。叹佳期、空恁耽待。欲寄相思天外。
又嗔他千里、暮云叆叇。绿水青芜,愁无奈。
云锁深林,风里梵声时度。水潺湲、乱红流去。古木亭亭,伴愁人凝伫。
点点归鸦,斜阳芳草东城路。碧野朱桥,记是那时门户。
到而今、旧欢何处。零落桃花,但魂销崔护。凝想无聊,隔墙头又催箫鼓。
梦有工夫,愁无气力。厌厌夜坐偏岑寂。向来孤月照双栖,人间今夕同离隔。
芳信谁传,流年自惜。心儿莫似灯儿黑。落花风过玉帘空,无言暗把阑干拍。
眉翠轻匀,臂红微露。晓妆初罢窥朱户。玉床斜倚绣鸳鸯,珠帘半捲调鹦鹉。
漠漠香尘,濛濛飞絮。行人惆怅频回顾。韆鞦过尽紫骝嘶,明朝认着垂杨路。
菱鉴蒙尘,兰膏泻泪。今春谙尽愁滋味。阶前开了合欢花,床头叠起鸳鸯被。
芳草无情,东风有意。朦胧淡月帘垂地。子规不去唤人归,三更故搅银屏睡。
欢不知愁,夜都忘晓,当初忒恁痴绝。岂知杨柳岸,便抵死、催人轻别。
思量都彻。有昔日绸缪,而今悲咽。谁传语,后来情绪,从前根节。
春去犹自恹恹。怎欲眠又起,乍寒还热。碧云迷去路,便梦也、被他拦截。
新来更怯。奈肠岂坚金,鬓非凝漆。小楼外,恼人羌管,又来呜轧。
憔悴支离,能消得、几番春到。满眼是、濛濛飞絮,萋萋芳草。
九十繁华随日减,万千情绪无人晓。问酒家、何处是中山,拚倾倒。
风过处,残红少。花落后,游踪杳。想佳人此际,双眉慵扫。
孤枕梦轻飞去远,小楼书密传来巧。道从今、不许月团圆,天应老。
权德舆,唐代文学家。字载之。天水略阳(今甘肃秦安)人。后徙润州丹徒(今江苏镇江)。德宗时,召为太常博士,改左补阙,迁起居舍人、知制诰,进中书舍人。宪宗时,拜礼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后徙刑部尚书,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。卒谥文,后人称为权文公。
范仲淹(989-1052年),字希文,汉族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世称“范文正公”。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,写有著名的《岳阳楼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