亭馆烟花暗结愁,故人靡靡付东流。臂能化弹因求炙,剑已沈渊尚刻舟。
投辖待垂公子钓,敝裘应笑长卿游。移书为谢林间鹤,孤负西风蕙帐秋。
自笑今吾即故吾,烦君问讯近何如?冯唐易老双蓬鬓,殷浩难投一纸书。
天北风高鹏翼健,江南水阔雁音疏。他时若遇王摩诘,肯道南山有敝庐。
雨香云澹燕泥融,珂马如行罨画中。江上数峰浮暖翠,日边繁杏倚春红。
莺花世界惟消酒,水榭帘栊易受风。陌上游人皆倒载,未须拍手笑山公。
游丝舞蝶共徘徊,野马空濛拂面来。风雨一时成晚霁,园林何处不花开。
江横罗带银鸥起,云想衣裳玉女裁。剩喜麻姑能送酒,只愁门外索空罍。
紫诰银章下浙江,群仙遥引散花幢。锦云缭绕开丹室,珠树玲珑见碧窗。
弄月吹笙秋鹤只,朝天飞舄晓凫双。朝来阿母蟠桃熟,丞相堂前醉玉缸。
乌喙难忘石室囚,苧萝西子入长洲。鸱夷若裹奸臣去,麋鹿安能此地游。
落月当门悬目恨,远山颦黛捧心愁。后人俯仰悲陈迹,独倚阑干对虎丘。
林下道人何处去,老君观里礼星坛。佩环遥候青牛过,台殿惟留白鹤看。
一榻松云容我宿,半岩风气逼衣寒。五更马足车尘动,得卧山中梦寐安。
舟次丹阳成陆走,驱车长坂复经丘。青山东去连京口,红日西沈向石头。
客路最嫌鸡戒晓,乡心生怕雁横秋。明朝定宿乌衣巷,斗酒还浇逆旅愁。
云衣瑶佩思翩然,梦踏银桥桂影边。丹鼎结胎留姹女,绿章封事挟飞仙。
三山只隔蓬莱树,七泽方栽华岳莲。夜半月明骑鹤去,紫箫吹在蔚蓝天。
紫薇花下演丝纶,又向江南擢谏臣。家世旧传真御史,典刑今有老成人。
校书天禄青藜在,落笔兰亭茧纸新。一寸寒荄犹未绿,愿从桃李得阳春。
吾父实为君仲父,延陵家里继书声。兰分蕙族元同气,梅是樊兄最有情。
骨肉岂能忘至理,子孙犹得记清名。他年二姓披图谱,知我渊源自默成。
宝公塔下登高阁,目尽东南半壁天。江接秦淮围故国,地连吴楚渺平川。
猿惊鹤怨移文在,虎踞龙蟠王气偏。闻说先皇游幸日,白豪千丈礼金仙。
吴会江山已厌看,梦随猿鹤共清欢。海风不借归帆便,雨雪偏于行路难。
日暮扣门林屋静,天寒劝我酒杯乾。还家恰恰当除夜,好办椒花颂履端。
望中紫气已苍凉,六代遗基付夕阳。钟阜插天犹虎踞,虞渊浴日见龙翔。
楼船铁锁江城在,玉树金莲野草荒。一自王师来饮马,乌台百尺凛风霜。
结庐人境澹无心,空谷犹闻喜足音。自是胸中有丘壑,何须眼底见山林。
清琴浊酒疏帘晚,嘉木幽篁小院阴。别业萧閒谁得似,浣花流水草堂深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