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薄云霄世几人,零陵邑宰迥超伦。能明圣主恢洪造,曾是童儿谒紫宸。
衡岳深蟠心不动,重湖闳写惠常均。别来眉宇知何似,日冀恩还得款亲。
沈冥谁复似当时,九陌尘中偶得之。洁己已能成玉雪,为人犹自作蓍龟。
门前车马喧喧过,室内乾坤默默知。一语不随人事变,与君陈阔岂无期。
宝所从来指道林,人间天上总回心。自他初不毫端隔,悲智常随愿力深。
风带洞庭供爽籁,云携紫盖献层阴。会须一瓣旃檀去,四句偈闻师子音。
得君宁独为葭莩,两度湘中眷我殊。兵拥渡江犹缱绻,帆催离寺尚踌蹰。
莱公庙北民歌鲁,贾傅城东地入吴。会面不知何日再,但观休显继龙图。
赦书该得尽量移,君到衡阳适及期。将谓南徐须近便,那知北望尚羁縻。
人情既久应相好,气候无它亦自宜。造物此心君会否,少留同我返茅茨。
人生相得贵知心,况复鸰原有断金。但使连墙非异趣,何须会面乃同襟。
药囊警动苍生念,茗椀招回梁甫吟。早晚鲈鱼促归去,为君聊驻马骎骎。
东堂当日偶差肩,屈指今逾二十年。君作长官邻邑内,我为迁客此江边。
时乖出处宜安土,道在穷通莫问天。只恐頖宫真拜敕,无因重获奉周旋。
甑中如见欲生尘,不待人言廪自倾。虽阻负归同子路,且知书帖异贞卿。
邻僧市井应无迹,野雀阶除亦有情。却想万钟安享者,孰云天地极均平。
鼓腹从今得果然,不须称美道州前。一箪颇异山雌意,满钵还同香积天。
糁作藜羹誇举挟,剖为钓饵戏沉渊。只疑好事传将去,饭颗兴嘲有谪仙。
载酒来过亦可怜,持杯先已口流涎。香浮八桂风光胜,波动兼金月影圆。
共醉有时依竹卧,独醒无复愧渔船。此中天地尤安稳,莫向尘埃盛处传。
吉语传来喜可知,岂无神物共扶持。但怜四载遭三黜,偶与三公作四夔。
海上飓风应骤息,岭边炎瘴亦潜衰。相从会有还归日,却向江乡话此时。
高山顶上偶相逢,千尺孤松霜雪中。不可亲疏真道广,未尝喜愠信心空。
衡门笑咏尘方远,太学声名日自隆。行就车头舣归楫,拟将周易问穷通。
欲知别后事如何,门巷苔生雀可罗。偏称解衣槃礴裸,真为静处萨婆诃。
鬼神密护炉中药,风雨深藏壁上梭。惟是葛藤犹入念,有时西望笑呵呵。
毗耶居士有神功,断取香山置掌中。五分普令薰法界,一时俱送与仙翁。
岩头云澹晖晖日,洞口烟横细细风。可但吾心今莫逆,香岩于此获圆通。
仙家春色不曾空,亦有??占暖风。丹桂叶舒推重碧,蟠桃花发避深红。
尽教带土培轩外,行欲移根过浙中。最好高堂归献寿,年年光映棣花丛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