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云不成雨,冉冉东南征。凉月挂河汉,鲜风起阶庭。
蛩韵响新织,萤光驶流星。谁知亦有念,夙驾在青冥。
男儿数偶奇,不必苦嗟咨。颜子犹箪食,庄生亦布衣。
百年容易老,万卷卒难窥。致力宜为者,腾骧自有时。
惠我柏虽小,观君意实深。欲令儒服者,同此岁寒心。
月映庭雕玉,风来韵响金。公车已驰节,不及待清阴。
六出飞琼玖,云愁正腊天。寒声生密竹,爽气彻纯绵。
故苑风初静,重楼月向圆。何当酬此景,蘸甲引金船。
结构俯危城,公馀杖履轻。事随尘自远,心与水长清。
隐几鱼方乐,开窗雨乍晴。憧憧渡头客,谁会此时情。
置榻初相得,膏车忽起行。秋风无限事,麦酒不胜情。
原宪何曾病,丘明竟有声。从容湖上语,他日看功成。
荜门真蚁穴,旷快一登楼。天地投双睫,诗书落九州。
栏杆元诘曲,日脚更迟留。借问同来客,能同此意不。
天中悬日月,激激正鸣泉。洗耳岂吾事,披襟聊石边。
焦桐无杂弄,佩玉有群仙。欲识偃溪语,于今蹄与筌。
三伏流金石,端居若探汤。古松摇落照,芒履促追凉。
天壤知谁似,形骸亦自忘。何须北窗下,始解到羲皇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