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牙欲齧江欲吞,蜀道险恶宁虚云。千金之子不垂坐,万里此行何独勤。
青草接江愁白昼,玄猿挂树啸黄昏。典衣取醉复易醒,瓶罄凭谁添曲君。
功在元元血食宜,汉家赤子为公疲。江中怪木知谁姓,岸上老渔偏独痴。
高鸟不栖山寂寂,野狐相狎草离离。至今一道西陵水,流到祠前也忸怩。
草昧英雄未定谁,路人先泣汉官仪。峡中形势非难恃,井底规模自不支。
雉堞未颓春藓合,丽谯犹在夕阳迟。行人过日砧声急,欲和当年杜老诗。
经纬纵横八阵奇,也缘忠义鬼神知。三分事往台空在,千古江流石不移。
每夜天欃犹避舍,当年汉贼欲何为。大星若更迟迟陨,衔璧谁云不在丕。
夔府秋深滟滪平,凫鹥眠处水泠泠。百牢关外山偏怪,八阵台前石自灵。
无复梦魂惊恶濑,尽将诗思寄高冥。坐来不觉江云起,细雨丝丝到驿亭。
梅花催得岁华阑,日短乾坤却老难。百丈潭头惊白发,一炉何处觅金丹。
未逢陇石封君达,空记嵩山靖长官。历把世间刍狗看,等閒真欲振飞翰。
东风披拂暖云移,草色梅香上酒旗。高盖何曾杀风景,二毛偏自愧花枝。
闲来观物尧夫我,醉去寻诗杜老谁。篱落野翁相向笑,笑人尘土漫贪痴。
隔岁梅花也当新,游人不待艳阳辰。欲分牧竖松根石,谁献山杯竹叶春。
啼鸟四郊张野乐,垂虹一道落天绅。才华独有文通富,乘兴题诗索简频。
近水寻春酌酒忙,可流觞处便流觞。溪光浅漾酡颜影,花气浓薰白发香。
自爱风流追鲍谢,谁将名利托金张。蓬蒿斥鴳怡然在,肯羡鹍鹏九万翔。
花为东风树树开,是谁吟弄傍花来。阳春有倡承遗简,布鼓无声怯殷雷。
市肆几家堪贳酒,故人随处许通才。寻常博得云安醉,拍板狂歌一剪梅。
锦江三月水平沙,小泛人间博望槎。故郡叠楼山缭绕,长亭嘶马树周遮。
心因险道常多折,发为浮名大半华。飞梦乡间何处是,石桥流水荔枝花。
丰镐诸姬八百秋,剪桐安敢议西周。山川今有封藩册,风雅君能挟此辀。
花下星回天使节,酒边烛影上公旒。归时却尽黄金赆,留得东平翰墨优。
滟滪江深亦畏途,行人春尽下酆都。苍烟飞翠迷旌旆,白雨跳珠上舳舻。
周政以来皆大学,虞官之后少司徒。辞章却愧闲陶冶,试问青山笑客无。
溪水泠泠溪石平,山花红近水边明。行人过此不忍去,索酒对之聊寄情。
贪坐自然忘却久,漫题非是强教成。何时谢得渔须困,洗耳矶头更濯缨。
南无寺前苍玉森,凤凰戛戛乘风吟。三更入枕忽惊梦,一点旅愁偏上心。
曙色未分僧出定,月华犹在鹤鸣阴。眼前景物尽诗料,得句不从天外寻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