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绕长亭路。甚年年莺飞草长,杂花生树。剩水残山天共老,一种闲情谁与。
算往事都无觅处。收拾清愁期浩渺,戒霜寒鹤舞回翔步。
云水阔,漫凝伫。
兰成萧瑟江关暮。共些时高歌青眼,抗怀今古。回首楼台弹指现,解道婆娑乐土。
看皓月长空徐吐。腐鼠功名同一吓,只纵横才气难为主。
天莫问,自来去。
把盏难将息。甚无情宾鸿社燕,流光频易。文字飘零形影隔,万里冰河雪碛。
浑不似江南江北。卅载风尘知己少,况英年击剑吹箫客。
诗柬至,劳相忆。
东风追梦难追昔。想当年回车一恸,泪盈清臆。劫换春明同轶荡,把臂旧游谁识。
空怅望径开三益。莫道文章憎命达,许霜笳玉笛添诗历。
摩醉眼,看晴日。
盼到春消息。渺江关梅花数点,枝头寒勒。骨肉天涯灯下影,一刻千金都值。
曾不减古欢遥集。书枕诗瓢行处有,料胜他魂返枫林赤。
吟未罢,竹石裂。
浮生堪恋还堪惜。数襟期荆高逝后,豪情谁拾。雁宕龙沙天共远,渡海出关一律。
只雪窖霜棱稍迫。未必生才皆有用,剩丹心朗照风檐色。
掷笔起,东方白。
肠断蓬山隔万重。吟边禅榻鬓边风。此身端合老诗丛。
清句难摹饶句活,浮生易漏待情钟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三载绸缪许再逢。灯红茗碧偶留踪。不应惆怅怨东风。
见面情如秋后叶,盟心梦堕劫前钟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一剪淞波漾碧空。南来白雁叫西风。斜阳携影立疏桐。
水榭闲凭词可托,江帆远引恨难东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得意翻怜狭路逢。同车有女略从容。任他月黑与风慵。
乐府思填河满子,蛮花初插莫忘侬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好景随心乐未终。风花雪月转俄空。诸天消息不言中。
密语如珠人似玉,番茶初沸酒初红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赋到闲情我愿同。为巾为簟更为风。纯情欲堕任西东。
三宿恋桑疑有种,隔帘语燕定谁通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莫道伤心句易工。无声有恨诉由衷。千回百转看眉峰。
春水一池风乍起,秋星万点泪初融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四纪灵箫遇定公。词传影事证禅红。消魂说偈寸怀同。
心屋有人藤吐绿,情天无迹鸟凌空。当时真悔太匆匆。
事往何须说。惯飘一庵归卧,偶栖怀葛。万水千山瓶钵在,十载龙沙积雪。
怅故国西风华发。突兀危楼天共远,数知心,只有仙坛月。
长夜怨,付瑶瑟。人生有恨难为别。莽乾坤阑干独倚,草黏波合。
咫尺春明愁似海,最是相思蚀骨。浑不减河梁决绝。
草草劳人歌当哭,甚尘劳销尽还销铁。歌未罢,寸肠裂。
绿意肥芳野。好风光蛾眉凤翅,艳传天下。烟树万家灯火闹,阅尽沧桑婚嫁。
更种种心声心画。吊古伤今聊复尔,湿青衫我亦同司马。
情一往,从头写。
樵歌白石鸣榆社。郁冬青梦中托句,思何深也。意气平生王道甫,冢近后山梨榭。
度几个漫漫长夜。大雅菉园俱往矣,剩荒榛啼鸟谁游者。
春黯黯,忽新夏。
老拟松筠约。叩仙翁灵川玉液,甘分一勺。坐对青山亦妩媚,绝胜蓝田紫阁。
肯容我闲愁消却。楚调商歌犹昨日,只中年陶写防哀乐。
芳草地,宜行药。
风尘泱莽骞霜鹗。久相忘功名大小,鹏抟乌攫。世路崎岖坡九折,珍重劳薪两脚。
问何处阳阿晞发。安得青巾邀笛客,奏南飞一曲招玄鹤。
杯共举,漫专壑。
欲说从何说。太匆匆当时真悔,扳藤扪葛。百日光阴风又雨,点点心头积雪。
剩洒向河阳丝发。信道婵娟千里共,问今宵何处人和月。
天似水,气萧瑟。
人生自古伤离别。怅东西陇头流水,易分难合。从此蓬山千万里,处处相思刻骨。
浑不记心盟崭绝。回首仙坛曾驻影,俯栏干肠热心非铁。
初未料,玉箫裂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