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□。□□□□□斋磬,山鸟衔花落石床。
涧底风回喧地籁,岩前日出散天光。俗尘不染祇园士,坐学无生与世忘。
五月驱车过蓟门,黄金台下驻行辕。千林果熟新经雨,双阙疏钟远度云。
星斗芒寒环北极,山川形势壮中原。情深不忍轻分别,更上高楼一望君。
梧桐叶落火西流,楚客惊时问故丘。百亩腴田环旧宅,几人白发在沧洲。
二贤祠下蝉声晚,五老峰前雁影秋。见说匡庐多胜处,何因来共赤松游。
红槿花稀夜合残,行人千里问乡关。客情偏在初秋里,旅梦频生半醉间。
细雨帆樯投极浦,孤村灯火隔前山。西风无限沧洲意,欲采芙蓉愧未闲。
官槐凉露晓来收,之子含情解去舟。阁道千门开北阙,关河万里壮中州。
月低高树重城晓,风漾微波太液秋。此去弹冠问知己,故人天上扈宸游。
石头城下柳萧疏,久客怀归念远途。乡梦每生钟断后,客愁政在酒醒初。
扁舟暮雨青衫薄,折苇凉风白鸟孤。拟共丘园寻别业,临岐相送独踟蹰。
神情秋水态春云,菽粟甘腴布帛温。菊径秋风陶栗里,柴门落日杜羌村。
鸾歌凤吹排空远,蚓窍蝇声到处喧。纵有黄金那可铸,寥寥骚雅向谁论。
笑著黄冠脱翠钿,改妆风韵更天然。元君便授中阶箓,阿母新留大洞篇。
云雨已无当日梦,烟霞或有夙生缘。清斋夜礼群星罢,学鍊丹砂绣阁前。
羞向明开向暗开,芳丛暖燄照银台。须臾烂漫都成蕊,顷刻凋零半是煤。
绣幌不愁疏雨至,纱窗只怕猛风来。歌阑舞罢人归寝,一寸丹心未肯灰。
学馆相逢意有馀,青灯绿酒夜窗虚。眼看世事宜高枕,身在他乡念远书。
落日暝归投树鸟,清潭时见避钩鱼。秋山若有苏樵地,拟结茅堂傍隐居。
池阳山水郭西雄,华构萧条一半空。野藓春沿香案绿,岩花晴照衮衣红。
千年此地留遗迹,六代何人有故宫。玄圃已荒文选在,令人终古仰高风。
伤春惜别总关心,愁对莺花思不禁。外地逢人偏感慨,他乡吊古强登临。
天连秋浦帆樯远,日射晴波岛屿深。犹有翠微遗趾在,樊川佳句重南金。
广陵城下暂维舟,谩向繁禧观里游。春日长林啼好鸟,暖烟芳草载骅骝。
柳空隋树堤仍在,花落雷塘水自流。吊古不烦频感慨,琼花芍药总荒丘。
崔嵬雉堞启重关,学舍荒凉礼殿闲。孔壁已倾尘半掩,汉碑犹在字将残。
庭槐入夏当窗绿,野藓经春上砌斑。镌泐至今馀古意,摩挲竟日不知还。
长忆烟霞水石边,高僧于我最忘年。?檀树底焚香坐,优钵花间扫榻眠。
了幻未能辞五浊,观空自可断诸缘。无衣无带堪留别,林下分携一慨然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