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风玉树青春里。省可青春意。画堂端笏奉安舆。
不是张梨周枣、赋閒居。
华芝生柱皋禽唳。便有朱霞思。男儿好好画淩烟。
才称风流张绪、想当年。
著意寻春春已阑。东风一夕转轻寒。玉骢踏遍长安陌,为恋残红小驻鞍。
黄鹄举,白鸥閒,须从尘外看青山。花冠不萎天香馥,坐弄裨瀛祇一丸。
红愁绿怨谁家。夕阳斜。青草池塘阁阁数声蛙。
揽清镜,理残鬓,别情赊。此夜月明霜信到天涯。
捲书抛短枕,江楼迥、倚槛看疏星。但峭风透幌,丽谯声急,湿烟迷渚,渔火光冥。
渺何许,山芜添秀色,湘芷接馀馨。檀板自歌,一丸月暗,玉觞豪酌,八表云停。
沈忧无端起,哀鸿怨,举世有耳谁听。天际水何澹澹,山自青青。
算沧海生桑,春归汉燕,汴堤无柳,秋老隋萤。祇恐铜仙泪尽,露冷金茎。
听黯黯、长安夜雨。那是侬家,放教归去。檠短窗虚,梦魂仿佛到江浦。
愁生无定,应是有、生愁处。寄远织琼花,浑不省、凉蟾天宇。
凝伫。祇兰红波碧,依约谢娘眉妩。文园病也,更堪触、伤春情绪。
便月痕、不上菱花,尽难忘、衣新人故。但乞取天怜,他日剪灯深语。
一片閒愁无处著,空里游丝,直任风漂泊。吹断阑干天一角,夕阳那似春魂薄。
青鸟无端传密约,玉印檀痕,莫负香香诺。王母桃花开又落,綵云梦远閒池阁。
岭表寻春春景异,木棉处处开花。橹声人语共咿呀。
蛮神依柽栝,水市足蚝虾。
一曲招郎才调好,闲听蜑女琵琶。剪风丝雨送归鸦。
近来性情别,不吊素馨斜。
记瑶台、绣襦甲帐,阿侬十载曾住。檀槽一曲当筵醉,别遇散花天女。
情淡泞。偏絮絮星星、向我深深诉。莲心太苦。怕如水年华,傲人心性,无地可安附。
聪明错,解虑落花风雨。酒阑别样酸楚。广平那是心如铁,也拟梅花一赋。
还自语。看禅榻茶烟,未称迎桃渡。离愁万缕。正清晓江潭,淡云笼月,黯黯碧空去。
万山明月,照我孤舟正愁绝。若待无愁,除是湘江更不流。
鸿南燕北,别后年光成惜惜。不信凄凉,看取潘郎鬓上霜。
沈思梦里。一枕娇云腻。似醉如矜眠又起。的的可郎心意。
征衫别泪千行。不浣为惜馀香。夜夜相思无寐,罗帏况值初凉。
云散晚山青。又泛扁舟过洞庭。月下一声吹铁笛,凄清。
祇恐鱼龙不惯听。
红烛夜冥冥。静写秋光入画屏。寄语幽兰兼白芷,芳馨。
可解骚人万古情。
去国装轻,催年鼓叠,离人与月难圆。江寒浪浅,千里上孤烟。
写出离骚古意,斲冰雪、石濑溅溅。乘风去、无归也好,同泛谢公船。
残年。怀旧隐,梅花几树,竹屋三椽。
祇大千云影,飞落襟前。欲倩湘灵海若,理瑶怨、同诉冰弦。
琴音悄,凭谁徵调,唤醒老龙眠。
东风绿遍江南草。偏作客、长安道。寒入灯花愁悄悄。
漏声悽紧,云容惨澹,不是天河晓。
饥鼯齧案栖鸦叫。坐惜霜华镜中老。别院管弦声正闹。
惊残短梦,关心摇落,帘外花多少。
蓦地閒愁千万叠。似絮如丝,尽向心头结。疏雨透窗灯欲灭,和衣卧听寒更彻。
经岁悠悠鱼素绝。谁料关情,心比秋潭洁。易买华鬘天上月,难酬伫苦停辛节。
我所思兮江上路,因风赠与瑶华。玉楼天半捲朱霞。
飞鸿将远梦,一夜到伊家。
强忍閒情情转切,泪痕弹湿窗纱。相思相望各天涯。
知卿憔悴甚,不忍问桃花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