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册烟云墨未残,板桥流水碧云寒。南都王气销磨尽,留得青山画里看。
二月春风散麴尘,波光如镜草如茵。桃花扇子都零落,忍忆秦淮旧日春。
系棹南屏水气昏,晚钟声里踏云改犍。斜阳一院鸟争树,落叶半山人扣门。
心地空明尘不染,道机清净月无痕。自今幽兴往来熟,画理诗禅与细论。
山行无直径,一径辄数转。绝壁断去路,路尽忍复现。
脩谷袤羊肠,单车出蚁线。初从井陉入,继讶天磨旋。
人语隔丛薄,鸟声韵葱茜。去影远已灭,来踪到始见。
负重慎险巇,斗捷耻巧便。至境贵渐臻,力行尚无倦。
危冈下千仞,势峭若趋重。篮舆苦倒悬,前颈承后踵。
临崖步始转,倚壁肩更耸。吾身在中央,宕飏挂枝蛹。
群峰叠巨浪,碧海莽莽涌。揽远尽众观,出险有余恐。
须臾历夷坦,轻捷快推拥。就下抑何易,怦怦使心竦。
玉版话三生。禅榻茶烟证净盟。时有妙香来鼻观,零星。
佛座闲花供一瓶。
灯火透檐青。襆被轻寒逼五更。残梦不曾留得住,忪惺。
雨里疏灯又几声。
小楼霁雨,看绿渐成阴,矮帘如水。送春去矣。正花香酒后,絮香檐底。
料理闲愁,诉与雕梁燕子。管弦沸。算人在绣屏,红豆能记。
凉破云一纸。奏细韵冷冷,晚寒罗绮。梦游自喜。认留仙院宇,绛霞宫里。
但识飞琼,此外不知姓氏。曲终未。响天风、鬓丝吹起。
黛色暝含烟,水气昏连雾。三月曾无十日晴,雨里春来去。
帘外乱飞花,几个流莺语。才得登楼一惘然,绿尽天涯树。
树杪曲栏迥,檐底斜阳冷。袅娜春风欲上楼,吹得烟鬟醒。
生小太痴憨,闲憾何曾省。手钏铮摐响一声,笑捉杨花影。
辛苦为寻春,争奈春归速。流水盈盈不见人,烟雨封帘角。
别绪总无聊,前梦真难续。芳草垂杨共一堤,各自伤心绿。
烟痕似雪。有瘦萤几点,飞上衣褶。料理银簧,坐对瑶天,黄昏韵事幽绝。
凄清不耐离人听,怕剩梦、断时难接。莫等闲、作弄凉声,挑醒一窗梧叶。
仰见明河浪静,夜深正露重,丝鬓微湿。袖底香归,指上秋生,逗起惺忪蝴蝶。
栏干闲了谁同倚,但靠碎、半身斜月。到恁时、寻取双成,偷谱羽衣三叠。
梦熟鸥乡,酒醒鱼国,汀洲画桡斜倚。一路晚蝉凉自语,响碎柳阴三里。
竹枝声乍起,夕阳红到销魂地。半天暝色,半湖云气,忽忽愁难寄。
草际。瘦蝶双飞,认东风裙幅,那回游戏。几日不来烟雨冷,荒却旧时罗绮。
小缕仍靠水,水边窗户玲珑闭。秋老矣,白了菱花影,青了莲房子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