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宫前九曲溪,好峰多在夕阳西。仙人飞度无行径,过客跻攀有杖藜。
草树阴阴连碧落,风烟袅袅引丹梯。相传亦是秦人隐,何必桃源路始迷。
山作重围天共低,一滩分水浙东西。云边野菜挑冬笋,客里行厨趁午鸡。
鹤背还沾瀑布雨,马蹄偏恋锦障泥。胜游若许开晴照,为借仙人一杖藜。
北风瑟瑟滩悠悠,行尽桐江兴转幽。水西半天堕红日,溪南诸峰偶白头。
严陵自是高隐地,钱塘从古帝王州。海云不断三山近,时有青红起蜃楼。
美人秖隔淞江水,不待秋风首重回。今日吴公居第一,少年贾傅最多才。
遥怜细雨催春到,忽忆桃花对酒开。病骨几时堪束带,紫扉青琐共金台。
老去逢春春更妍,杏花开烂柳含烟。风旂金鼓频过寺,石岸楼台远接天。
潮信有期通大海,赏心如昨换流年。禁烟时节江南路,画里山川行画船。
水郭山村不计程,淮阳春晚更多情。灵风常傍征旂绕,宿雨新添野潦明。
麦叶青青初覆雉,柳条落落未藏莺。风雩亦是寻常事,陌上沙头尽日行。
蕉鹿何心得失间,如何连夜梦家山。药栏定为游人遍,水阁唯应送客关。
春日欲晴常带雨,客途虽好不如还。少年最爱河东问,抽笔浑惭鬓已斑。
燕麦青青柿叶肥,江南回首正依依。千竿新竹消苍雪,一带遥山深翠微。
閒任野禽啼樾坞,细分流水绕柴扉。那知身是乘骢客,疑向花前跨鹤归。
权店驿前山晚晴,天留高赏待西征。北来形胜重关紫,春去莺花几树明。
风物未缘怀故土,文章终恐是虚名。纡从一径过僧寺,红药翻阶忆五城。
山花红映石泉流,初见牛羊散古丘。秦晋河山俱重镇,唐虞风土此中州。
彫残极目知生计,慷慨何能与国谋。头白官僚半文字,东风又上皂貂裘。
江南五月黄梅雨,带雨滋花向晋阳。映空游丝湿欲堕,赴壑细渠流未长。
重檐淅淅杂午漏,画寝冉冉凝清香。须女为霖佐明主,莫将小技赋襄王。
沙融草浅绕青山,冠序童年各就班。参合地承鱼丽阵,崔嵬天险雁门关。
遥闻白羽鸣风调,时向乌号抱月弯。金马云台俱不薄,文章功业古人间。
六月萧然似晚秋,登高重整木绵裘。即看满涧泉初出,知是前岩雨乍收。
碧嶂旋随孤鸟没,白云常傍古松留。幽芳一路无人采,何处三山更十洲。
山水情多不自由,白头终作五台游。万重云树高低出,千里滹沱背面流。
绝顶只疑天北极,朝阳初见海东头。共传此是清凉地,为洗烦心尽日留。
五云常覆五台端,天近清都特地寒。涧道千年冰未化,林梢一夜雨初乾。
黄河紫塞依依见,碧殿朱楼面面看。万壑千岩青未了,更从高处望长安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