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芍开向丝纶阁,袅袅停停。人比花清。倚槛挥毫九制成。
不枉芳名呼近侍,绕殿流莺。槐蚁初醒。傍砌频经敕使行。
白玉阑干红芍药,黄阁前轩。一朵婵娟。封罢词头仔细看。
几番过了风和雨,避却尘喧。红紫将阑。开向钧天倚盖圜。
黄扉红药翻阶好,要赏娉婷。日暖风清。几阕新词按谱成。
莫道春光留不住,尚赖啼莺。半醉半醒。起向花前缓步行。
问花底事花无语,倚遍南轩。香沁瑶娟。手撚高枝著眼看。
养花天气阴晴半,云翳风喧。默默凭阑。弹指年光作转圜。
千尺京尘,斜阳没处西风弄。小楼夜永。铁马丁当动。
衬贴愁怀,那更寒筹送。泪痕冻。天涯不了,遮断还乡梦。
县绕清江,桃花红处春波绿。画栏曲曲。风动帘纹蹙。
镇日鸣琴,有个人如玉。烦推毂。鹤书高荐,选入黄金屋。
寒漏夜迟迟。紧闭柴扉。破窗风透暗丝丝。半灭瓦灯书满案,独自支颐。
惆怅少年时。没个人知。纸屏刚有影追随。滴滴泪痕弹不了,一把相思。
炉烬更拈香。小窗里、百结柔肠。天涯踏遍尘千里,仲宣楼远,正平刺没,薄行襄王。
默默护新妆。堪怜处、花老酿蜂忙。万事转头供一笑,萧萧纸帐,圆圆灯晕,短短藤床。
秋正好。一路西风吹早。柳条折尽青山小。咫尺长安道。
此去蓬莱三岛。袖里常怀谏草。要看风神惊八表。动摇山岳倒。
半捲湘帘,落花时候。六幅画屏围永昼。天关目断是江南,家书一纸开封后。
只恁兰香,堪怜玉秀。一番愁绝愁还又。居人已铸铁心肠,听来却怕行人瘦。
绿送蛟冰出御沟。黄回鹅柳覆朱楼。一场春睡替春愁。
踪迹似鸿浑未定,岁华如水只东流。家住青山碧海头。
溪山如画客初归。年近古来稀。疏篱曲径霜天晓,江梅早、已放南枝。
近日过从绝少,连朝卧起偏迟。
风从竹里弄涟漪。宿鸟恰惊飞。人生得意须行乐,思往事、几堕危机。
花外小车隐隐,林间高阁依依。
山悠悠。水悠悠。山水中间一段秋。扁舟古渡头。
过芳洲。又芳洲。更好登临散远愁。谁家竹里楼。
日悠悠。月悠悠。光景驱人春复秋。惊看白了头。
忆沙洲。梦沙洲。无数乡心无数愁。天边王粲楼。
细雨湿黄梅。深院閒阶处处苔。抱得细筝防浥损,慵开。
为谁搊取早归来。
有路到天台。欲寄封书没个媒。窗外芭蕉声作阵,可猜。
那有相如奏赋才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