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来风韵照清秋,气压元龙百尺楼。倒载时时忆池上,朝回日日醉江头。
甘泉正念论思旧,辅郡仍推誉望休。勃窣媻姗老归客,赖公与酒得浇愁。
燕堂曾许陪真赏,似识唐昌一树花。鹤骨松声公耐雪,龟肠蝉腹我羞茶。
星弰万点疏还密,月帔千寻整复斜。要趁回风看舞态,莫令矫恨入琵琶。
追思五十年前梦,山压平湖水次门。白鹭未惭公子贵,青松不屈大夫尊。
文辞朴凸推鼻祖,标置孤高到耳孙。更喜新亭名意好,吴郎清峻芮郎温。
挂冠归去何曾老,贤达谁如此大夫。白傅宁惟结香火,季鹰初不为莼鲈。
岸巾扶杖方行乐,寻壑经丘失步趋。惆怅眼中前辈少,更怜乡国后生孤。
谈经析理老逾工,家学诸郎得马融。心远自无流俗驾,语真端有古人风。
每容晚进壶觞共,尚许残年杖履同。悽断松杉封马鬣,不堪持酒酹桥公。
脱蜕超然不可寻,了知胸次未宏深。智谋谁复如樗里,缓急惟思扣季心。
惊见丹炉无宿火,欲凭辽鹤问遗音。邦人岂识神仙事,竞挽丧车泪满襟。
岂弟临民契昔贤,政成终自弛蒲鞭。暮年三径师元亮,故国扁舟老计然。
北陌东阡遗杖履,后冈前道锁风烟。郎君秀美如圭璧,会有恩光贲下泉。
声名三纪在中州,身到蓬山最上游。笃行岂惟今代少,摛辞仍向古人求。
独嗟宣室催归晚,不料漳滨卧病留。慷慨严尤三策在,暮年谁识子心忧。
同舍西雍四十春,乱离君我两身存。宁惟交道全金石,罕见人间此弟昆。
雅志泽民终莫遂,微言忧国岂堪论。鸬鹚渡口千峰合,悽断西风泪睫昏。
三纪飞腾近要津,声名磊落动朝绅。当时荐士韩安国,早岁谈经井大春。
芸省并游今几在,螭坳立处梦曾真。蹒跚西望门生老,悽断云山泪满巾。
五斗难堪志愿违,斜川宁与宿心期。自持雪柏霜松操,直到鸡皮鹤发时。
身世几番惊惧梦,功名一局半残棋。高风独与齐山并,他日行人口是碑。
世事何曾有到头,此心安处便休休。田园竟老陶元亮,乡里谁如马少游。
乐施轻财知气概,飞觞举白见风流。吁嗟四十年前梦,追怆经行泪莫收。
论议当今耸外庭,英英人物照丹青。文章共道追千古,训诂曾看媲六经。
畴昔鹓行今几在,异乡薤露不堪听。老成远矣何嗟及,闻说郎君有典型。
回翔三纪到丹泉,始觉深归雨露边。黄霸声名初不减,吾丘智略孰居先。
勤劳再见云横岭,志业空惊雪满颠。愁绝故山三径晚,不堪持酒酹风烟。
半世安贫家自宜,瀛洲进退本观时。随身况有居山服,傍涧宁惭采藻诗。
案上镜奁今寂寞,林间风日倍凄悲。山公取友先嵇阮,永愧论才得误知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