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城风物又经春,嫩绿初齐客思新。记向大堤和雨折,泥他青眼盼行人。
花未飞绵叶剪蓝,风吹无力起眠三。旧游最有难忘处,一路依依近汉南。
折赠谁家怅别难,藏鸦时节絮初残。何当系艇扬州郭,一种青青雨后看。
花落江潭客未归,轻阴漠漠拂帘衣。那堪烟雨催春去,深巷人家燕子飞。
著雨林花红晕湿。风袅晴丝,吹入眉峰碧。绿遍池塘芳草色。
催归杜宇声声急。
病起绿窗春事寂。何处留春,深院濛濛月。金缕歌残檀板歇。
海棠梦醒梨花白。
秋色落柴关。心与云还。断桥流水碧潺潺。回望千峰峦翠合,策杖溪湾。
地僻鸟声闲。白石横滩。林泉容与看飞鹇。何事镜湖赊月色,为浣风颜。
薄寒料峭,正梅花索笑,离怀如织。一夜打窗风雨恶,不忿乳燕饶舌。
青锁眉峰,春归芳草,辜负西园蝶。阑干十二,晓来还挂新月。
遥想京国繁华,艳阳风景,望里云千叠。可耐相思牵远梦,又被绿杨低曳。
旧事嬉游,它时吟赏,胜地俱陈迹。探巢旅燕,呢喃似向人说。
晴光艳漪。吹上修眉碧。亸倚东风困无力。三叠阳关唱遍。
休折尽河桥春色。正岑寂。絮花飘似雪。问前度、章台陌。
但麦尘、暖飏游丝拂。金缕抛残,鹅黄微褪,别是闲消息。
为倩疏枝系落晖。黯愁眉。津亭攀折思依依。惜衔卮。
回首白云千万叠。魂欲绝。含情江水碧参差。两心知。
何事归帆急,蹙损眉峰碧。执手相看意欲迷,争忍向、河桥折。
暮柳催行色,离思愁如织。想见时难别更难,从今好梦分吴越。
曛。几曲屏山掩暮云。银河悄,新月暗窥人。
秋到银床,阑干外、暮云千叠。凝望眼、一天凉露,断蝉悽咽。
玉宇犹涵遥海雾,金风欲动高梧叶。更谁家、少妇倚楼时,闻孤笛。
杨柳岸,菱歌歇。摇落尽,江潭色。倩长绳难系,尽教虚掷。
纨扇不须怜素影,银河亦自伤离别。问何人、吹彻玉笙寒,眉峰碧。
新月挂高楼,一点窥人小。是处帘栊是处风,惟觉今宵好。
天淡失明河,片片凉云悄。屈指星槎几日通,报道秋期早。
冰蟾初吐,银河如洗,闲却机丝多少。金风玉露不多时,生怕是、晓星上早。
油花试卜,针楼暗度,儿女芳筵竞祷。盈盈隔岁一相逢,更那得、工夫赐巧。
碧海流辉,琼楼倒影,珠帘一片初卷。河汉迢遥,冷浸虚皇宫殿。
遥天迥、云静无声,金镜满、月明谁看。闲盼。想南楼旧事,风光何限。
回首天涯梦断。正塞雁行归,玉箫声远。病怯秋风,霜信早催纨扇。
问昔日、几曲阑干。可还记、倚栏人面。缱绻。只天边娥月,多情长伴。
弄影丹崖,笑把玉芝容与。五铢衣薄,倚回风如许。
蓬山何处,一片彩云旋吐。摇溶出水,轻盈曳雾。
回首瑶宫,记霓裳、曾按谱。大罗往事,问吹箫伴侣。
娥眉萧飒,只有月华常驻。情多无奈,珊珊归去。
露满高梧,秋光容与。伫阑干、谁逞腰肢,展芭蕉、欲分眉妩。
谢姮娥,早付天香,婆娑深护。
别有幽馨盈掬。系情湘浦。掩映处、几叠屏山,消受得、芳华如许。
君看取,风叶含丹,月波流素。
冷艳倚娉婷。幽梦难寻。临来素月写空明。何处珊珊遗佩影,浸入梅魂。
红袖并轻盈。小立闲庭。东风几许最关情。索笑相逢知近远,一片云横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