岂是名花厌白头?春光曾不到山陬。拥衾听雨难寻梦,沽酒消寒只益愁。
几度肠回如转辘,何时胸豁似虚舟?检书看剑都无谓,空惹残宵烛泪流。
凭残灯影纸窗前,远念天涯意黯然。长为友声牵我恨,非关春色恼人眠。
几时圆月逢三五?顷刻浮云变万千。诗酒琴棋俱冷落,可堪回首话当年!
三生无果亦无因,与世浮沉过八旬。刺眼才惊风俗薄,扪胸犹喜性情真。
底须沽酒忧明日,聊复裁诗赠故人。随造而来乘化去,不知何物是吾身。
三生未了是情痴,心畔闲愁渐上眉。地老天荒犹有恨,月圆花好又何时。
珠将解赠休还泪,叶倘通媒易得诗。今夜料应眠不得,怪他残漏故迟迟。
一水盈盈欲语难,伊人竟当画图看。脸含薄怒偏增媚,腰觉微丰未碍胖。
错嫁终怜卿薄命,相思徒苦我无端。来生愿化频伽去,指海为盟莫要寒。
四十年间堕劫尘,难将后果问前因。无多涕泗酬亡者,留得形骸作恨人。
胶不续肠拚尽断,珠经离掌倍堪珍。破藤箱子遗衣在,偶一回看一怆神。
几时还我好河山,顾此头颅莫等闲。二圣誓迎湔耻辱,十年转战历危艰。
偏安有意和戎去,奏凯无歌奉诏还。竟使西湖驴背客,雄心消尽酒杯间。
西园佳处象田家,偷得些闲坐吃茶。笑我劳形真似草,怜君妙舌欲翻花。
姓名未说先惊座,诗句能奇便掩瑕。天恐三台风雅绝,却容吾辈学涂鸦。
千里轻舟载石归,青云敢恨历阶微。客囊似水贫难掩,妇面如霜笑更稀。
落叶九秋人共悴,绕枝三匝鹊奚依。自怜卒岁无完褐,何况黄金带十围。
漫天阴雨酿新寒,半叟依然褐不完。往事如烟难摭拾,余生似竹尚平安。
偶成诗画惭摩诘,倘着袈裟是懒残。皮相俗流应笑我,学农仍未脱儒酸。
柴门不闭北风寒,桶可容身可暂安。嗟尔何尝贪逸乐,遇人不免感艰难。
樵苏仆仆穿晨径,藜藿粗粗了晚餐。镜匣无颜膏沐少,管教蓬首似鸠盘。
桃林花落又逢秋,近水遥山眼底收。败笠只应飞作蝶,教鞭谁料用于牛。
黄泥坂上无游屐,红蓼滩前有系舟。田野何如城市好,试将此语问巢由。
饮水何论上下流,西风黄叶晚飕飕。迩来瑟缩应如猬,便借琴弹莫对牛。
残齿料随呼喝尽,一绳长系梦魂忧。高低归踏斜阳路,谁念翁衰腰脚浮。
年来无复慕金台,未必燕昭爱散材。千里烟尘归老圃,一冬愁绪属寒梅。
心机密密将诗织,眉锁重重借酒开。早晚未妨鸦雀噪,凭他催唤好春回。
便填沟壑亦何伤,莫向黄昏叹夕阳。品茗渐于杯有味,吟梅终觉句难香。
宵来梦短因年老,冬至农闲觉日长。戒口未能删绮语,琅琅对客读西厢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