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草荒烟掩墓门,可堪回首望平原。他生或作联花萼,当日曾同咬菜根。
名并高山犹可仰,诗求零稿已无存。宵来一副辛酸泪,洒落绳床被不温。
蚊雷聚响震三台,多少吟情被折摧。满架诗书垂老别,一天风雨突如来。
惊摇山上陈抟梦,唤起江南庾信哀。半叟嗜花狂似昔,月明夜夜踏歌回。
桑榆暮矣复何求,与世将如风马牛。惊梦恰嫌今夜雨,畏寒犹似去年秋。
誊诗有稿存箱底,买酒无钱挂杖头。几日入城心意懒,闲寻野渡看横舟。
村前小立独扶筇,临水登山意已慵。风急欲催帆影转,日斜未减市声浓。
向阳好学葵遮足,应世难言竹在胸。满眼布衣耕陇首,人间久矣卧无龙。
浮云尽日暗长空,不见南来海上鸿。飞洒有窗关宿雨,呼啸无笔绘狂风。
即今影卧孤灯下,何异身投逆旅中。我比三闾更多事,夜深呵壁问苍穹。
世情非幻亦非真,判断全凭观察人。漫说落花无结果,谁知夺主有喧宾。
清高反是求名易,饱饫应嫌请宴频。为问恒河沙几许,不妨韫椟视如珍。
看花卧酒已无心,诗恐非时亦少吟。自向长宵寻短梦,谁云一刻值千金。
山林兴味随年减,朋友音书付水沉。健饭未能眠尚稳,静听帘外雨愔愔。
最是荒园寓目难,依稀独见竹平安。指天毕竟椒非辣,铺地曾无锦可观。
莫将胶粘西日落,偶来杖倚北风寒。呕诗岂有惊人句,且博情怀暂一宽。
早向江湖扑一空,晚收犹祝砚田丰。已邀俗眼无多白,惟恨衰颜不再红。
七十光阴如过客,两般风雅属山翁。故人遥在天之末,未必无缄可寄鸿。
林泉卧久已成翁,策杖游春意已慵。索解最嫌人问字,逃名偏有客寻踪。
漫云七十从心欲,未免三分带病容。伯道无儿还有寿,相逢休更祝华封。
愿同山水结芳邻,清福能消亦夙因。寻醉欲瞒黄脸妇,游春忘是白头人。
食无兼味那云饱,诗有微名未当真。但得一壶春茗在,世间犹有葛天民。
村前村后景清幽,芳草丛中伴豕游。亦步亦趋关得失,取劳取值适应求。
虽无盥手蔷薇蓄,未免撄怀黍稻收。寄语行人休掩鼻,请将肥瘠看田畴。
老去犹争一息存,未妨营役博瓮飧。守株以待应无兔,执畚相随尚有豚。
予取予携心未懈,乍行乍止日将昏。此时逐臭求温饱,半世儒冠不要论。
频年书剑走江湖,白发归来马亦瘏。好梦难成休恨枕,余生有几且提壶。
酒逢佳品心先醉,诗入中年胆变粗。海内亲朋应谅我,莫将故态笑狂奴。
问年已过七旬关,诗债累累尚待还。敢谓臣心常似水,不忘友约是看山。
居邻药肆羞言病,老在农村许放闲。我有文章无处写,付他禽鸟语林间。
刘长卿(约726 — 约786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玄宗天宝年间进士。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,后为长洲县尉,因事下狱,贬南巴尉。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,知淮西、鄂岳转运留后,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。德宗建中年间,官终随州刺史,世称刘随州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