澹薄轻云横素秋,缓行篱落菊香浮。我今已是沟中断,君去还同水上鸥。
钟磬僧敲烟际寺,管弦人在夕阳楼。一江风月浑依旧,六代英雄画得不。
四面湖山展画屏,故人相见眼偏青。迎风春鸟语犹滑,过雨山花睡欲醒。
出处既分南北海,别离空恨短长亭。明朝又作松江去,几棹烟波月满汀。
不是云林胜市朝,都将名利等鸿毛。床头纸被今年破,林外霜风昨夜高。
虚白室无儋石计,清新诗有十分豪。黄花时节明朝是,冷眼相看栗里陶。
莫云岂特看江东,朋旧如今四海中。花落不禁三日雨,颜衰消得几春风。
檐前雏竹娟娟粉,阶下樱桃滴滴红。辛苦广骚将底用,弋人何处慕冥鸿。
是中空洞任天游,去住飘然百不忧。黄独有苗师懒瓒,碧云无语继汤休。
才名如此分千里,道术相忘混九流。寄得诗来乘月看,满身风露一庭秋。
心远遥知地自偏,杖藜随处有云泉。朝来原上一犁雨,春到淮南二月天。
短短菰蒲初弄水,依依杨柳欲摇烟。渊明自是无为者,能使懦夫怀凛然。
菊长新丛春事成,先生归赋见深情。麻衣草座自行乐,明月清风人不争。
郡榻莫留青眼旧,客星闲傍紫微明。个中万象浑无碍,门外何妨车马声。
一麾长啸静边陲,丹诏飞催上玉墀。送别莫辞行路远,感恩深是到州时。
名垂岘首山能重,誓指江流水自知。他日登临见遗爱,太平楼外柳丝丝。
雁塔题名二十年,青衫手板坐无毡。时清朝野诸公荐,句好江湖万口传。
杜宇不啼淮树冷,宫莺未老上林烟。麟台凤阁思灵彻,只在山边与水边。
故庐重到莫春时,物色风光总欠诗。柳絮有情飞满袖,牡丹无语恨空枝。
燕归不用深垂幕,笋出应须密护篱。明日篮舆又东去,迢迢烟草绿相随。
满目依然明镜流,无家空折大刀头。人间动是经年别,客里尤深此夜愁。
牢落关河还出塞,萧条江国更登楼。不知何处风砧发,添得诗人两鬓秋。
太守能诗赵倚楼,良宵开宴领清秋。挂檐玉鉴明如洗,划汉银河近欲流。
雅兴自来轻庾亮,颂声翕尔变营丘。关河万里须长啸,莫问膏腴在橘洲。
竹边声细夜方阑,开尽南窗独自看。桃杏学梅唯欠瘦,池塘堆絮怪能寒。
纤纤尚舞东风力,片片还随晓气乾。芳草已滋三径绿,谁知陋巷有袁安。
翠丝缜密赤心存,肤腠凌风溜雨皴。直节向时曾遇上,微荄率土莫非臣。
轮囷古柏空生蜀,偃蹇寒松枉仕秦。瀑布青山堪带砺,森森同见万年春。
凌霄峰顶极高寒,中有高人把钓竿。万里江湖未归客,满天风雪独凭阑。
医和世遇肱三折,慈氏门开指一弹。管领梅花春有意,免教回首望长安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