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峰聚首最幽奇,驱石拦云贮碧池。倒拥旌幢千影树,平沈星象一枰棋。
争鸣已被蛙先觉,归宿多应鹭未知。肝胆到来都照了,何须更待入门时。
一登峰顶思悠然,始觉城临沧海边。水趁半江流缺月,塔将双笔写青天。
茫茫帆影随潮远,杳杳钟声带郭圆。可是任蕃来宿后,独留诗句到今传。
复渡钱塘又六年,山川风物只依然。海潮有信看人老,江月无情却自圆。
满棹白蘋催去国,五更朱旆喝朝天。独怜皓首江湖上,不立沙鸥一点烟。
高陵为谷曲池平,亭馆多存旧日名。风月岂关兴废事,江山不尽古今情。
浪花飞雪雄新堑,杨柳垂云护细营。欲识扬州奇绝处,庙前琼树尚敷荣。
洛阳园圃久荒烟,秀野佳名向此传。云外移山高出屋,门前远水静兼天。
四时争发花无数,五亩中分竹半边。不用笙歌与银烛,夜深渔唱月娟娟。
六载城尘闹压头,一朝脱屣返林丘。青山不远迎人笑,绿水依前绕郭流。
随意野花开欲遍,尽情幽鸟语相留。门前若有敲门客,多谢山阴王子猷。
顾我疏慵事事休,三间茅屋碧溪头。喜添新竹当门碍,踏破苍苔怕客游。
菜叶不教随水去,松花应待及时收。有时乘兴登皋望,上水舟冲下水舟。
弟兄相见竟何如,一见尤胜寄百书。况是青春三月莫,相看白首七旬馀。
劳生衮衮谁休息,世事悠悠我定居。索去自言生处乐,乾坤等是一蘧庐。
两丸跳掷几升沉,谁识仙源洞府深。月在波间明片玉,舟从水口出横金。
夫差醉后无吴舞,范蠡来时有越吟。千古烟波兴废事,白鸥渔叟是知心。
人世还如客路同,可堪垂老尚飘蓬。旧年两向吴中见,今日相思白下东。
乌鹊桥边望明月,凤凰台上咏秋风。满题红叶随流去,惆怅才高命不通。
洽人恩惠在乡闾,石有玙璠水有珠。爱日欲烘阴枳棘,寿星怅望落姑苏。
池台旧宅流沧海,丘垄新封近太湖。却忆渡江同到处,寒城渺渺夜啼乌。
去秋哭子过蒸山,岂料今年逝不还。自是广文甘独冷,卑从神武乐高闲。
枌闾南望无回日,莲土西归觉梦间。同队相看成白首,先将老泪为君潸。
老树风烟醉,危桥野水寒。玉流飞作线,牵补断云残。
刹景重遮壑,钟声出莫楼。欲寻归寺路,滩畔问渔舟。
缭白认飞流,千峰暗不收。何人拄寒瘦,担雨到溪头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