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阳殿里醉含情,三十六宫颜色轻。几向春风怜薄命,少陵诗史不书名。
淮云吹过浙西山,只在皇华指顾间。天际悠悠无定向,愿随霖雨不知还。
镜里难逃陌上尘,广陵消息听来真。吴王故苑秋风起,欲采蘋花寄远人。
因笑红尘个个忙,故人沦落在殊方。地炉无火灰成字,却傍前轩曝夕阳。
林木悲嘶带断霞,淡烟楼阁梵王家。明朝岁律从头起,绕遍山茶一树花。
星河明灭映篱根,风露开成碧玉温。晓色未开忙敛恨,柔条无力绊天孙。
草色青青没烧瘢,游人未敢踏春寒。梅花吐尽溪头雪,只有沙鸥独自看。
疏烟漠漠走风沙,古木寒芜欲莫鸦。拾穗村童涉溪水,数声渔笛隔芦花。
柴门窄窄对江开,脉脉寒潮入浦回。笑语邻翁倚篱落,夕阳微处竹舆来。
结束才容四五人,绠长尤恐井生浑。浊醪不受殷勤劝,笑把黄花过一村。
天外横河泣露寒,中秋月好傍楼看。高标不及康庐远,难博渊明一笑欢。
疏雨梧桐滴滴秋,凉吹别袂上归舟。釜山青立苍茫外,潮落潮生一点愁。
洞庭波上木兰舟,只解年年载客愁。月到甬东天似水,钓丝全力重金钩。
黄鹤楼前旧月明,吴王台上莫秋声。离情只在斜阳里,断柳荒烟写不成。
禹迹茫茫宇宙宽,等閒移向壁间安。从头指点须开展,莫只东南角上看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