豌豆荚成麦穗齐。绿杨阴合倍依依。鹧鸪林表尽情啼。
假使此生真似梦,不知何事更堪疑。溪流东去夕阳西。
知是留春是送行。一栏芍药正鲜明。剧怜万木阴阴合,又听新蝉嘒嘒鸣。
还记得,玉溪生。诗中曾道碧无情。杜鹃啼得馀春在,送尽春归是此声。
杏子青黄半未匀。阴阴绿叶带微尘。乞花曾记到东邻。
一带岚光凝紫雾,四郊麦浪起黄云。只应随分老閒身。
叹息春光亦有涯。杜鹃啼得日西斜。离人犹自不思家。
水畔移来山石竹,阶前谢了海棠花。团团飞絮扑窗纱。
怕今宵无处解雕鞍,何须问吾庐。正月尖风紧,星高露重,人在征途。
张目四围望去,身外总模胡。无奈青骢马,也自踟蹰。
渐渐星沈月落,又青磷走火,野薮鸣狐。听白杨树上,宿鸟乱相呼。
隔长林、夜灯一点,蓦向人暂有暂还无。鞭摇动、马长嘶了,踏过平芜。
梦好身还懒,书成墨未浓。起添新炭小炉中。窸窣声声。
爆得火花红。
心上三更雨,楼前昨夜风。相思一点意无穷。化作青星,一一入青空。
烛影摇虚幌。记宵来、扶头酒醒,春寒纸帐。起向炉中添新炭,霍地火花乍亮。
勾引起、年时惆怅。一点相思无穷尽,化万星迸落青天上。
谁为我,倚阑望。
朝来旭酲曈曈上。映初霞、红云采朵,鱼鳞细浪。万颗青星无寻处,著甚閒思閒想。
只一片、春光澹宕。百啭新莺疏林外,是和风微动心弦响。
君酌酒,我低唱。
豆叶黄时豆荚肥。秋阳暖似梦初回。满林红枣自生辉。
远近村鸡齐唱午,碧空如水片云飞。可怜景物与心违。
百岁光阴只此身。漫将无赖说销魂。漫留双泪说离分。
去日苦多来日少,见时恰似梦时真。眼前人是意中人。
抱得秦筝为我弹。殷勤相劝惜华年。自家先己泪斑斑。
取我鸣琴翻旧谱,为君进酒佐清欢。心弦断尽更无弦。
寂寞余微笑,低吟爱独游。黄华黄叶不胜秋。岸上谁家新筑,小红楼。
海阔天空处,都教望眼收。西风吹浪几时休。好是傍山残日,倍温柔。
夜雨住了愁倚枕,梦难工。流光酝酿衰容。想壮怀豪气,剩惨绿愁红。
吾年也,自未老,已如黄叶战西风。知他数根精瘦骨,支撑几个秋冬。
况暮天长路。问携伴谁同。閒来检点事业,付与去燕来鸿。
萧萧叶乱鸣,暧暧霞初度。潮来侵岸石、涛声怒。望中灯火,上接疏星语。
岚光迷澹雾。独自行来,更寻没个人处。
秋怀黯澹,总被相思误。归来应自好、归无路。梁间燕子。
不伴人愁苦。依旧双飞去。寂寞空巢,有时飘坠残羽。
燕南赵北少年身。渐老风尘。自怜生小寒酸甚,论豪情、敢比苏辛。
况是铅华无分,风流说甚清真。
东来海上共伤神。一样沈沦。如君应有千秋业,是谁教、作个词人。
相伴填词觅句,消磨白日黄昏。
携手去,相送亦同行。天远夜微茫。鸡声碾入轮声里,屈肱人枕小书囊。
又低声,频絮语,断人肠。
相见了、相思依旧苦。离别后、离愁何日诉。思往事,更神伤。
箧中尚有残花朵,如今应没许多香。莫回头,山黯澹,海青苍。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
司马迁(前145年-不可考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南)人,一说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散文家。司马谈之子,任太史令,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,后任中书令。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,被后世尊称为史迁、太史公、历史之父。他以其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《史记》(原名《太史公书》)。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,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,到汉武帝元狩元年,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,是“二十五史”之首,被鲁迅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