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自是春来晚。深院花犹懒。碧纱窗外列群山。
朝霞初破晓来寒。乱云攒。
敛眉愁数十年别。常负清明节。前欢已似梦无痕。
清淮波涨绿迎门。带潮昏。
天公不为愁人想。碧草萋萋长。春风春雨做春妍。
花如含笑柳如烟。绮窗前。
雨丝都共愁丝细。细细飘阶砌。游人可是不思家。
年年落尽小园花。隔天涯。
笑花颜,垂柳发。芳梅乍谢飘春雪。酒同醒。情未歇。
可可一庭明月。
别离愁,重叠说。香闺冷落年时节。得重逢,休更别。
争遣年年愁绝。
摘花簪髻。谁识伊人身世。两愁眉。初醒三春梦,閒吟五代词。
分离含怨恨,相近怯追随。天上人间事,两难期。
莺歌蝶舞。愁听花间笑语。下空帏。香淡炉烟静,窗低日影迟。
泥人金盏酒,惹恨绿杨枝。自怪新来梦,异前时。
意深沈,人静俏。头上凤钗斜袅。眉山两点镜中春,不似旧时深扫。
相见欢,离别少。一枕游仙蓬岛。落花如雨燕双飞,恰是洞天春晓。
一自相逢到别前。暗中常是意悬悬。已判居住奈何天。
花下几回拈绣带,灯前一笑整金钿。此情如梦不如烟。
芳草萋萋作绿茵。年年见此忆罗裙。声声啼鴃不堪闻。
黄壤千年埋玉树,旧情一缕化晴云。春衫犹是麝兰熏。
小园三月花开遍,蝶乱蜂飞。镜里花枝。紫蝶黄蜂总不知。
年年双燕归来日,伴得春归。误尽心期。肠断黄昏细雨时。
窗前种得相思树,待到花开。已是心灰。剩有閒愁上两眉。
浮生只当春宵梦,惆怅低徊。莫似前回。立向阶前数落梅。
年年江海常为客,试倚高楼。归思难收。柳外弯弯月半钩。
物华荏苒都更换,静处生愁。目送江流。一阵霜鸿下远洲。
熏笼对倚情无限,月落灯残。旧恨新欢。乍暖春宵复乍寒。
百年莫恨生涯短,哀乐相干。此意难判。相别相逢总一般。
风里落花飞片片。几日芳春,一霎时光换。漫向离筵悲聚散。
悠悠去路知何限。
凭仗鲛绡遮粉面。泪眼难睛,不似金杯浅。淡日窥人时一见。
四天漠漠阴云遍。
一曲高歌声欲裂。血色罗裙,舞袖双翻折。唱到阳关声渐歇。
两眉细蹙肠千结。
山下行人山上月。班马萧萧,山水流幽咽。燕子梁间相对说。
人生常是悲生别。
明月寒光疑向曙。独坐深闺,检点新情绪。香烬炉烟馀淡雾。
轻盈还恐随风去。
日日愁思兼愁缕。一自分携,忘却来时路。陌上花开莺乱语。
人间可有相逢处。
李峤(644~713) ,唐代诗人。字巨山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。他前与王勃、杨炯相接,又和杜审言、崔融、苏味道并称“文章四友”。
方干(809—888)字雄飞,号玄英,睦州青溪(今淳安)人。擅长律诗,清润小巧,且多警句。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,同情人民疾苦;有的抒发怀才不遇,求名未遂的感怀。文德元年(888年),方干客死会稽,归葬桐江。门人相与论德,谥曰“玄英先生”,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,编成《方干诗集》传世。《全唐诗》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。宋景佑年间,范仲淹守睦州,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。